吴文兰烈士在后巷池的经历

吴文兰烈士是潮汕妇女运动早期领导人。曾在周恩来、邓颖超直接领导下开展潮汕妇运工作。她1904年出生于澄海城西后巷池,从幼年到学生时代、到投身革命,她的大部分岁月是在这一带度过的,短暂的一生和后巷池结下不解之缘。

免费成为私塾女弟子

后巷池本是澄城著名的“首善之区”,这里有曾是澄城地标性景观的“七墩八池”之一的后巷池,其周围宅第成片,有进士第二座,大夫第十几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马垂芳府”,都是200年以上民居建筑,住户大部分姓陈。吴文兰出身贫寒,只是居住在“首善之区”的一处不起眼角落。她天资聪颖,家中不让她读书,听到大户人家子弟的朗朗读书声,常常隔墙驻足倾听。其时前清秀才陈圭贞正于后巷池的一座大夫第里开私塾馆,生徒主要是本族子弟,同时也兼收外姓人家,外姓子弟是要收费的,陈秀才常听人向他反映,他讲课常有一女孩于墙外偷听,还常向别人借书去读,引起他的好奇。一天,他踱出书斋,果真看到正站在墙外的吴文兰,有意考问几句,小女孩对答如流,心中甚是欣喜。得知她家中贫寒,因是女孩父母更不让她读书,只得站在墙外偷听。有道是读书人喜爱读书人,陈圭贞老秀才破例免费收她为女弟子,从此吴文兰便正式成为私塾的一名学生。
与秀才儿媳义结金兰
文兰正式成为陈圭贞秀才的学生后,读书更加勤奋,进步很快,深得陈秀才喜爱,常让她上自己家中走动,观阅家中藏书。陈圭贞秀才儿子名叫陈世昌,字禹言,号文质,在汕头的南北行大行号“全发行”当“家长”(即总经理)。他娶妻谭馥卿,也是出身名门闺秀。夫君在汕头业务繁忙,只有节假日才回家,家中一切事务由谭馥卿女士主持。谭馥卿女士也很赏识吴文兰,两人谈诗论文,意气相投,遂结为金兰之谊,按当时风俗,结拜为姐妹。

陈世昌夫妇资助吴文兰读澄中时,正当“五·四运动”风起云涌,澄海创办“县立第一女子学校”,实行新式教育,陈世昌夫妇知道吴文兰有继续深造愿望,便支持她到“县立第一女子学校”读书。在女校期间,吴文兰又结识了潮汕早期妇女运动的另一位领导人蔡楚吟。两人在女校毕业后,决心冲破轻视妇女教育的封建观念,吴文兰和蔡楚吟联合女校6位同学找到时任澄中校长的杜国庠,提出进澄中读书的要求。这6位女生终于冲破封建阻力,成为澄海第一批女中学生。正是在澄中读书期间,吴文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
避难后巷池“大夫第”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批革命志士遭屠杀,吴文兰也受到通缉。此时的澄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交通要道设卡盘查,特务暗探四处巡查,见有可疑分子就抓,“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人”。大家很为吴文兰的安全担忧。她决定到金兰姐妹谭馥卿女士家中暂避,把这想法告诉其他同志,立即受到强烈反对:大夫第是大家族,他们怎么会收留你这样的赤色分子呢,太危险了!但吴文兰却不这样看:陈世昌是开明人士,他同情革命,其妻谭馥卿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到后巷池陈家暂避最安全。
于是在一个深夜,吴文兰敲开陈家之门。义姐谭馥卿见是吴文兰,真是又惊又喜,马上让她进来,把她藏身于谭馥卿婆婆房间的阁楼,这里极幽静,一般人难得进来。吴文兰在后巷池大夫第住了7天,这7天正是澄海乃至整个潮汕最为腥风血雨的日子。
金兰姐妹帮助化装脱险

特务抓不到吴文兰,很是恼火,小小澄城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就是插翅也难飞出去,她会藏到哪里去呢?有人开始怀疑她就藏在后巷池大夫第内,就命暗探加强对后巷池地段的监视,只要有准确情报,不管是五马垂芳府还是进士第、大夫第,都可以破门而入,进去搜查。实际上我党在澄海的活动就是在白色恐怖最严酷的日子里也没停止过活动,一天,吴文兰发现门缝塞进一纸条:文兰若在此请速转移。她看了纸条后知道这里已被敌人盯上了,就对义姐谭馥卿说:我必须马上离开。义姐却说:不行,外面有特务,现在不能走,你听我安排!挨到当天深夜,谭馥卿女士拿压在箱的她婆婆曾穿过的衣服,亲自给吴文兰换上,还给化了妆,打扮成太婆模样。第二天清晨,后巷池大夫第内的汕头全发行“头家奶”声称要到汕头去,后面的“老妈子”紧随身后,坐船过渡又坐车(外砂到汕头有“汕樟轻便车铁路”)来到汕头。到了汕头后“老妈子”才现出真容,原来就是吴文兰。义姐又把义妹送到汕头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英勇就义的“潮汕女丈夫”

脱险后的吴文兰继续坚持革命活动,省委重组汕头市委,她任汕头市委委员兼组织科长,白天全力支持市委机关日常工作,夜晚化装下工厂、农村和码头,做群众工作。1928年6月,由于叛徒告密,吴文兰在汕头小公园乾泰老屋内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严刑拷打,吴文兰只有一句话:“情况我知道,我偏不说,不说就是不说!”1928年6月18日,敌人将吴文兰及其他几位革命者杀害。她殉难时年仅24岁,被誉为“巾帼英雄”、“潮汕女丈夫”。

金兰姐妹谭馥卿听到妹妹文兰英勇牺牲,不禁失声恸哭。解放后,后巷池陈家将烈士遗物:照片、书信、烈士手抄的《李超传》(胡适著,内容有关女子教育问题)和来往书信等转交文化馆保存,现藏于澄海博物馆。

作者: 卢继定

来源: 汕头日报 (2007.3.18)
图片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