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爱兰,江苏六合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因系独生女,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
1928年春,思想开明的祖父带着16岁的姚爱兰,来到晓庄学校找陶行知先生。
“陶先生,我们是六合人,这是我的孙女,刚上完初小,我送她来上你们的学校,请收下吧!”
陶先生笑笑说:“我们晓庄学校跟别的不一样,老先生你可别后悔哟!”
老人也爽朗地笑了:“陶先生,我早就很敬重你,做你的学生,我信得过!小兰,你说呢?”
那位叫小兰的姑娘,就是姚爱兰,胖胖的脸,大大的眼睛,她腼腆地低着头,一声不吭。
老人又说:“这孩子常在乡下,没见过世面,怕生得很,请陶先生多开导。”
就这样,姚爱兰来到晓庄小学读书了。当时,在晓庄小学教书的都是师范部的学生,地下党员石俊、叶刚等同志也常来小学教书。他们在课堂上讲革命道理,如穷人要翻身,妇女要解放等,姚爱兰深受教育。
姚爱兰嗓子好,唱歌动听。石俊、叶刚常常带着她到中心茶园去为农民唱歌、教唱。她唱的《锄头舞歌》、《镰刀舞歌》农民特别爱听。姚爱兰还常常唱“一二八,中国妇女顶呱呱”的歌,这“一二八”暗指“三八”,她用这首歌来宣传妇女要解放的道理。没多久,姚爱兰胆子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活跃,跟她初来晓庄时比简直判若两人。
1929年初,陶行知先生倡议组织了“晓庄剧社”,姚爱兰也参加了剧社的活动。剧社排演了田汉的剧作,也排演了陶行知创作的《香姑的烦恼》、《爱的命令》、《死要赌》等独幕剧。晓庄剧社不仅在南京乡下演出,还到苏锡常、沪杭等地巡回演出。由姚爱兰参加演出的《香姑的烦恼》、《卖花女》等悲剧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观众。由于姚爱兰思想进步快,这一年她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
1930年春,姚爱兰与袁咨桐一起,领导小学生进行了栖霞旅游斗争,受到陶行知的赞扬。接着又参加了为支援和记工厂工人罢工的南京学生反帝示威游行。在斗争中姚爱兰进一步成长了。
1930年4月12日晓庄学校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许多师生被迫转移。姚爱兰不肯离校,要留下来坚持斗争。父亲几次催她回家她都不依。最后,她的祖父赶来才硬把她接回六合老家。不久,国民党政府大肆搜捕晓庄进步师生,姚爱兰听到风声很为同志们的安全担忧。她写信给南京的同学,可是信件被国民党特务截留了,并按信上地址派了特务到六合来抓她。
六合县东庙镇,是姚爱兰的家乡。一天,姚爱兰正在桥头河边洗衣服,忽然有两个陌生的女人来找她。一个女人装做很神秘的样子,悄声说:“我们是南京来的,找你有要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们到那边去。”姚爱兰竭力思索,也想不出这两个女人是谁。她带着怀疑的神情跟她们进了街上的一家饭店。刚坐定,那个女人又开口了:“现在情况紧迫,我们迫切要找到石俊、叶刚、郭凤韶他们几个人。你一定知道他们的地址,希望你快告诉我们。”
姚爱兰睁大眼睛看了她们一会,说:“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不认识啊!”
女人笑了一下:“自己人,要不怎么会找到你呢?快告诉我们吧,要尽快找到石俊他们,不然他们更加危险啦!”
姚爱兰冷静地想了一下,觉得不能轻易相信这两个女人,就站起来说:“我不知道他们的地址,还是你们自己去找吧。”说着便往外走。
刚到饭店门口,突然有两个便衣特务拦住了去路,其中一个说:“那就跟我们一起去找吧!”特务掏出手铐,不由分说铐住了姚爱兰的双手,几个人把她推上河边的一条小火轮。姚爱兰大声喊叫:“你们凭什么抓人!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这群坏蛋……”小火轮离开六合向南京驶去。姚爱兰又气又恨,她想:特务要抓石俊、叶刚他们,不行,我得设法去告诉他们,让他们防着点。船到黄天荡附近时,她骗得特务打开手铐,乘敌不备,奋身跳入江中,拼命向岸边游去。特务们慌了手脚,立即拿起长长的竹篙,狠狠地向她身上猛戳过去,又把她钩上了船。姚爱兰浑身鲜血,疼得昏了过去。等她清醒过来,发觉自己的手脚都被铐住了。
船到南京燕子矶,特务把她押上了岸。姚爱兰穿着鲜血染红的衣衫,拖着沉重的脚镣,一步一步在街上走,两边围了很多群众。有的说:“这姑娘还年轻哪,犯什么大罪啦?”有的说:“就是犯了罪,也不能把人打成这样啊!”
听着群众的议论,姚爱兰站住了,她抬起头,大声说:“父老姐妹们,我没有犯罪,没有干坏事,是他们没心肝的诬赖我,还把我整成这样……”特务凶狠地打了她一嘴巴,说:“别听她的,她是小共匪!”姚爱兰气愤地说:“是的,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不是匪徒,是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去奋斗的革命者。共产党万岁!”特务恼羞成怒,威胁道:“你不想活啦!”姚爱兰轻蔑地冷笑一声说:“共产党不怕死,怕死不当共产党!”说完又高呼口号,沿途群众无不深受感动。
姚爱兰关进监狱后,敌人施尽种种酷刑,逼她招供,她始终只回答一句:“我是共青团员,可惜我还没有成为共产党员,但是,我要像共产党那样去死!”1930年9月17日,姚爱兰与袁咨桐等同志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出自《南京英烈》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