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冰,又名玉罄,1907年出生于廣東省揭陽縣榕城鎮。因家貧,從小給一官家做養女。在揭陽縣女子中學念書時,她經常閱讀進步書刊,並參加了革命組織——社會科學研究小組。積極協助中共黨員楊白志開展學生活動,建立了新學生社。她與同學們組織演出隊,把婦女受壓迫的事實編成活報劇,利用寒暑假到鎮上、郊區演出,宣傳婦女解放的道理。並帶頭剪掉辮子,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1925年春,許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年3月,東征軍在揭陽學宮廣場召開群眾大會,周恩來發表演說,許冰為他作翻譯,流利地把普通話譯成潮汕方言。周恩來演講結束時,許冰領頭振臂高呼口號,眾聲響應,群情激蕩,會場一片沸騰。會後,周恩來對許冰說︰不但要做學生工作,還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廣大勞動婦女發動起來。
許冰遵照周恩來的教導,從提高婦女文化入手,在農村開辦婦女學校,手把手地教農婦們寫字、讀書。然後,結合耳聞目睹的事例,闡明農家婦女為什麼終日勞累而不得溫飽,還要受封建勢力種種壓迫的原因,啟發大家的階級覺悟,貧苦婦女紛紛參加農民協會,對土豪劣紳及一切封建勢力作堅決的斗爭。
1925年11月下旬,廣東省婦女解放協會代表鄧穎超到汕頭召開婦女聯歡大會,作了題為《今後的婦女運動和對汕頭婦女界的希望》的報告。許冰回到揭陽,立即向婦女骨干傳達了會議精神,並于1926年3月正式成立了揭陽縣婦女協會,許冰當選為主席。她發動婦女們剪掉長發,松開纏腳布,走出深閨,離開鍋台,同男人們一樣投入到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滾滾洪流。許冰會同縣工會、農會等團體,共同制定了不準收養童養媳等六項規定,勇敢地向橫行了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宣戰,產生了巨大反響。許冰也在革命大風大浪的鍛煉中迅速成長,于1926年春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同年,彭湃領導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涌,威震四方。許冰被調往汕頭,在廣東省農民協會潮梅海陸豐辦事處工作。彭湃在該辦事處擔任主任,她與彭湃合作得非常和諧,一同下鄉作調查,一同制定斗爭方案,一同發動、領導農民開展減租、反苛捐雜稅的運動,一同進行婦女運動……在並肩戰斗中,兩人產生了愛慕之情,並結為夫妻。
1927年春,中共五大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彭湃作為黨的代表、許冰作為青年團的代表,一起到武漢參加會議。他們夫婦與毛澤東、楊開慧夫婦的住房相鄰。許冰經常向毛澤東請教有關問題,並與楊開慧交上了朋友。
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後,全國到處血雨腥風。6月初,彭湃被派往江西省南昌市工作,許冰被秘密派往香港中共廣東地下省委機關工作,化名劉碧清。臨分別時,兩人互相勉勵︰要把青春獻給黨的偉大事業!
兩個月後,彭湃參加南昌起義失敗回到海陸豐,領導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籌建。許冰也接到黨的指示,從香港回海陸豐協助彭湃工作。
1928年2月,廣東軍閥兵分四路向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進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紅軍將政府機關及後勤單位遷入後方中峒村。後又轉移到惠來、普寧、潮陽三縣交界處建立大南山革命根據地,許冰隨軍退入大南山。她能歌善舞,利用戰斗空隙時間,自編自唱許多山區人民喜愛的潮州歌謠,激勵婦女參加革命,支持紅軍。
3月中旬,彭湃指揮紅二、四師一部和惠來縣工農赤衛隊,攻下了惠來縣城。為了不影響工作,許冰與彭湃將剛滿月的兒子送到汕頭托人撫養。隨後,許冰不顧產後虛弱,積極投入工作。由于敵人對大南山區進行重兵“圍剿”,惠來縣城又落到了敵人手中。許冰與彭湃轉移到山區林樟鄉,在山上搭棚為房,以野菜為生。生活異常艱辛,斗爭十分殘酷,但許冰夫婦的革命意志堅韌不拔。許冰經常女扮男裝,與彭湃一起深入山村,調查情況,布置工作,在敵人的眼皮下開展革命活動。
5月中旬的一天,駐地又遭敵人偷襲,他們夫婦在群眾的掩護下,轉移到普寧與惠來交界處的一個不到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在這里,許冰夫婦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才與中共東江特委取得聯系,又進行新的斗爭。
1928年11月,彭湃接到黨中央的指示,擔任中央農委書記,攜妻兒一同前往上海。
當時的上海,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地下斗爭中,許冰負責聯絡工作,機智沉著,深受同志們的贊許。中央農委的一些重要會議有時就在她家召開。一開會,許冰就在室外放哨。一次,正在她家開會,屋外出現了幾個行跡可疑的人,許冰立刻發出信號,屋內馬上響起了 啪啪的麻將牌聲,幾個便衣特務發現不了破綻,就灰溜溜地走了。
1929年8月,由于叛徒出賣,彭湃在上海被捕,于30日英勇就義!彭湃犧牲前,給中共中央寫信後,還給許冰留下一封絕筆信︰“冰妹,從此永別,望妹努力前進。兄謝你的愛!萬望保重,余言不盡。”聲聲情,字字愛,夫婦倆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和高尚真摯的愛情,在字里行間表明得灕淋盡致。許冰作為一名共產黨人,深深地懂得︰“一切敵人完全不會因我的悲哀而消滅,心中的創痕也沒有因我的痛哭而填補,深仇大恨絲毫不會因我的熱淚狂流而報復!”她擦干了眼淚,把獨生兒子送往大同幼稚院,自己回到大南山投身革命斗爭。
黨委派她擔任東江地區婦女運動委員會主席,負責開展東江25個縣的婦女運動。她不畏山高路險,走村串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講述全國革命斗爭的形勢和婦女運動的情況,鼓勵廣大婦女同國民黨反動派作堅決的斗爭。她在大南山舉辦了干部培訓班,培養了數十名婦女干部。後來,她們都成為了各縣開展婦女運動的主力。
1931年,許冰當選為中共東江特委委員,主持婦女工作。她動員姑娘們參加紅軍,到紅軍醫院作護理工作;為紅軍趕制棉衣、編織草鞋,還別開生面地組織婦女編織草鞋比武大會,在她的領導下,整個東江地區的婦女工作生氣勃勃,有力地支援了紅軍作戰,推動了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隨後,由于東江特委受到“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革命力量遭到重大損失,紅軍的數量由1000多人減少到100多人;敵人一而再地出動重兵圍剿,有的人經不起斗爭的嚴峻考驗,叛變革命,使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此時此刻,許冰更加懷念彭湃,含淚抬筆寫下︰
風蕭蕭兮秋意深,
步高山兮獨沉吟;
思我哥兮淚沾襟,
天地人間兮何處尋?
但是,她毫不氣餒,發揚彭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迎難而上,力挽危局。1933年深秋的一天,許冰到普寧縣召開群眾大會,神采飛揚地演講革命的真理,鼓舞人民的斗志。突然,由于叛徒告密,村子被敵人重兵包圍了。
許冰臨危不懼,迅速拔出手槍,一邊指揮抵抗,一邊組織群眾撤退。鄉親們安全地撤退了,許冰卻因彈盡力竭而被捕。
反動當局把許冰關押在普寧縣監獄,企圖利用她和彭湃的威望來誘騙紅軍投降,從而一舉撲滅東江的革命烈火。但是,敵人的企圖很快化為了泡影。在嚴刑拷打面前,許冰斬釘截鐵地說︰“我生為紅軍人,死為紅軍鬼,決不貪生受辱!”
許冰被押往汕頭監獄。敵人軟硬兼施,也掏不出她一句口供。敵人惱羞成怒,將許冰處以死刑。臨刑時,她在敵人為她開的“宣判大會”上,怒斥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罪行。劊子手射出了罪惡的子彈。許冰這位26歲的巾幗英雄,帶著對共產主義的美好向往和對反動勢力的深惡痛絕離開了人間……
許冰烈士為我國的婦女運動寫下了壯烈的篇章,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年青的生命。1958年,揭陽縣人民政府為紀念許冰等革命烈士,在榕江公園建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使這位偉大的巾幗英雄流芳萬世!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 英烈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