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英烈谱|符英

符英

(1914—1943)

符英,原名符家荣,1914年4月出生于海南岛万宁县龙滚区大坑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符俄祥,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母亲王氏是个贤慧善良的农家妇女。符英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她是大姐。家中仅有水田二亩,旱地二亩,由于兄弟姐妹多,父母亲没日没夜的干活,都无法维持全家的生计,更谈不上供她上学念书。符英从小就帮助父母亲干活和照顾弟妹。劳动的磨炼,生活的艰难,使她逐步成长为一个性格倔强,吃苦耐劳,爱憎分明的姑娘。

符英少女时代,革命的火种已开始在她的家乡龙滚地区点燃。1926年春,琼崖早期农民运动先驱杨树兴在龙滚地区组织了农民协会,发展党的组织。到夏秋问,妇女协会、青年会、童子团、少先队等组织也相继建立。在党的教育下,符英参加了童子团,后又加入了少先队,给党组织当交通员,送情报,站岗放哨,查防坏人。后又进入平民学校,学文化,参加破除迷信,发动妇女剪长发,解裹脚,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她立场坚定,工作认真,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的任务,进步很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广泛开展。1929年,符英由共产党员肖树坤、肖开彩、肖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符英精神更加振奋,工作更加满腔热情。她常和肖树坤、肖开彩、肖伍等一道,深入六连岭山区各个乡村,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起来抗捐抗税,斗地主,分田地,使土地革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1932年,由于第二次反“围剿”的失败,党组织活动被迫由公开转为秘密,符英也随着革命进入低潮而转入秘密活动。1933年春,符英与山根墟淡湿村青年陈仕良成亲,婚后不久,因生活所迫,陈仕良决定远涉重洋到南洋谋生,并要符英与他同行。但是,为了革命的需要,符英拒绝了丈夫的要求,决心潜伏下来,继续开展地下活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9年春,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进了琼崖,敌人到处建立据点,屠杀我抗战军民和无辜群众,符英与其他共产党员一样,积极投入了抗日斗争。同年夏季,她加入了万三区禄塘乡妇女抗日救国会,积极深入六连岭周围的各个村庄,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参加各种抗日团体,支援前线军民的抗日斗争。1940年底她从禄塘乡调往万三区委当炊事员。1941年10月10日,万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她又由万三区委调往万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当炊事员。当时县政府炊事员的主要任务是下村筹粮,解决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吃饭问题。由于敌人的层层封锁,粮食十分紧张,为了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她想方设法绕过敌人的封锁线,走村串户,出没于六连岭周围各个村庄,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捐献粮食,支援六连岭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由于她深入细致的工作,群众非常感动,并坚决表示,只要我们有吃的,就不能让革命同志饿着肚子与敌人作斗争。就这样,在群众的支持下,她总是把一袋袋的粮食和食盐,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山路的崎岖,爬山涉水挑回县政府驻地。

1942年秋,日军为了割断六连岭根据地抗日军民与群众的联系,开始在六连岭周围的龙滚、三品桶、坡罗、南牛、山根、滕寨、端熙等地修筑炮楼,并且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修公路到六连岭山脚下,把所有的据点和炮楼衔接起来,形成一条弧形包围圈,构成了对六连岭根据地进行严密的封锁。为了筹粮,符英经常晚上秘密到南坡、大坑、青山营、排溪、烟墩等村庄活动,有时收的粮食只够一个人背,有时什么也没有收到,她就干脆回自己家拿粮。父亲开始反对她这种冒险行为,但经她耐心细致的说服、帮助,改变了态度,并全力支持她的工作,还叫儿子符家钦为她买粮取粮带上山去。在她的带动下,符家钦也加入了抗战的队伍。

1943年8月1日,多架日机向我六连岭根据地周围的加荣、加索、田丽、上城、丁狗等村庄进行狂轰滥炸,开始对我六连岭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的“蚕食”“扫荡一,我抗日民主政府驻地经常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因此县政府的驻地经常变动。这时,县政府的给养越来越困难了,找不到粮食,符英和炊事班的同志只好到远山去采槟榔芯、芭蕉茎、蘑菇给同志们充饥。由于饥饿,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拉痢、发烧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同志甚至被病魔夺去了生命。面对这种情况,符英心如刀绞,她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夜问返回家去,交钱给弟弟符家钦去龙滚墟的仁和堂药店买药,每次都买回几大包药。同时,符家钦还为政府购买纸笔、布料等日用品,有力地支持了同志们的抗日斗争。

1943年底,敌人的封锁越来越严密,扫荡越来越猖狂了,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最残酷的岁月,县政府工作人员经常一星期都见不到一粒米。为了找到粮食,符英向组织提出要到外线找粮的要求,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她同万三区委庶务长苏爱梅同行。为安全起见,县政府决定她俩黄昏时出发,但符英想尽快取回粮食,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因此,便和苏爱梅早上出发了,她们路经南面岭时遭到敌人的埋伏,两人不幸被捕。敌人把她们带回三品桶炮楼关押起来。三品埇炮楼驻有一支日军分遣队,分遣队长叫青藤,是个十分狡诈阴险,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他喝令兵士把符英带来亲自审问。青藤自以为一个年轻的女“共匪”容易对付,只要以好语相劝,她是会把共产党的活动情况说出来的。他首先和蔼关心地问道:“姑娘,你是哪里人?干吗年纪轻轻的就跑到共产党哪里吃苦受罪呢?只要你把共产党组织告诉我。我就让你自由。”

“我是文昌人,流落到这里,不认识谁是共产党,也不知道共产党组织在哪里。”符英回答道。

“不说我也知道,你是给共产党取粮的,是吧?说出来给你一条活路。”青藤假惺惺地说道。“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还问我干嘛?”符英针锋相对的回击。

青藤登时火冒三丈,气急败坏地说:“不说出来,你们给我打!帮话音刚落,皮鞭象雨点般地落在符英的身上。

符英一声不吭,牙齿把嘴唇咬得鲜血直流,眼里喷射出愤怒的火花。鬼子暴跳如雷地嚎叫:“不说出来我打断你的双腿,砍下你的头颅。”

符英始终不向敌人低头,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怒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们这群魔鬼,畜生,你们的末日,就将来临了!”

青藤气得满脸横肉直颤,青筋直露,发疯似的嚎叫:“你们给我打,狠狠的打!”紧接着,皮鞭又是雨点般的往符英身上猛抽,使符英昏迷过去。敌人又往她的头上泼冷水,使她苏醒过来,然后,敌人用铁丝绑住她的两只脚拇趾,把她高高地倒吊起来,并在她的头底下烧起了一堆烈火。但她还是咬紧牙关,守口如瓶,最后又昏了过去,不省人事了。等到敌人把她抬进牢房的时候,她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

第二天早上,敌人又把手足带着沉重铐镣的符英带到三品埇炮楼附近的一条地段上,指着工地上一批为日本鬼子修公路的衣衫褴褛的民众,青藤狡黠地问道:“这群人你认识吗?里面有谁是共产党?说出来就给你自由,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

符英环视着周围的群众,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熟人,有的还是亲戚。她想到敌人实行的是“一家通匪,十家连坐”,如果发现哪个村有共产党,就会把全村男女老少全部杀光斩绝的政策。于是,她慢慢的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我是文昌人,刚到这里,不知道共产党是谁!”

这回,敌人已无计可施,彻底绝望了,青藤气得脸色铁青,厉声吆喝道:“不说,那就送你上西天。”符英便在敌人刺刀的簇拥下,拖着沉重的铐镣,一步一个血印地走向刑场。她边走边回头望了望乡亲们的最后一眼,在场的民众无不掩面落泪……

刑场上,敌人给她施尽了残无人道的酷刑,脱光她的衣服,割掉她的乳房、耳朵,砍掉她的双臂和双腿,挖出她的眼睛,但她仍怒骂敌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敌人又割掉她的舌头,她仍然毫无畏惧,最后慢慢地倒在血泊之中,英勇就义,时年29岁。

1 个赞

照片是符氏家族微信公众号里面找到的,不知道是不是可信。

一同牺牲的苏爱梅

1 个赞

可是照片上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李兆麟将军
李兆麟 维基百科

2 个赞

原来是这样,谢谢指正!
马上删掉。谢谢!

1 个赞

搜索到两张图,不知哪个是真。


2 个赞

都不是…上面的是许如梅,虽然不是符英,但好歹也算是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海南女烈;下面这个就完全不靠谱了,应该是杨静娟…


3 个赞

这两个都不是,呵呵

许如梅是给活活捅死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自媒体视频,基本AI或剪映制作,网络素材胡乱搭配,只为流量,没有质量。

有几个符英?

六连的红色历史这里就不多说了,我这里只是简单说说我所知的和乐英雄。
①、 清兵入琼时,在海南只有六连和乐东两个地方抵抗。
②、 1928年1月20日,国民党万宁县长何清雅纠集1000多人,兵分两路向盐墩、涛一图、涛二图(英豪、英文一带)、和乐、港北等革命村庄进攻,杀死革命同志和人民群众489人,捕去的57人也遭杀害,烧毁房子600多间。这就是骇人听闻的盐涛和港"一廿"惨案。
③、 1939年8月16日,日军从港北登陆,占领和乐,包围乐群村、杀死乐群村民300多人,几年后也杀了乐群旁边村庄发兴村100多人。在和乐几乎家家都有人死亡,有记载的和乐烈士81人、其中女的14人,乐群25人。
④、 符英,这位女英雄,牺牲时哪种悲惨是让人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可惜我们万宁没有大力宣传,为了怀念这位双枪女英雄,尽我所知简单说一下。符英出身地主家庭,她哥哥是国民党团长,为了贫苦大众,偷她哥哥两把手枪,打窗出走,参加学校组织爆动,攻打和乐炮楼失败后,参加琼崖红军,在六连岭担任交通员、卫生员、除奸队员,运粮等任务,就凭着过人的胆量,手上两把枪,出生入死活动在万宁这位红色土地上,敌人只知有位双枪女将,却不知是谁。这位经常化装农妇下山的双枪女将却在1943年,当时六连岭正处于缺粮挨饥的困境,符英再次下山到龙滚坡萝一带村庄取粮,不幸被围村日军抓获,带到坡萝炮楼,日军逼她供出我党机关驻地,她宁死不屈,日军先割掉她的双乳,又割掉双耳,她一直怒骂日军,高呼口号,日军又割舌头,砍断双腿、双臂,还挖出她双眼,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样比男人还要有血性的万宁女人,为什么万宁不特别宣传,难道这样的故事万宁太多了?还是因为她是地主家属,就算她丈夫后来离开了红军成了所谓的叛徒。也不能抹去她哪光辉一生。
⑤、 翻看海南万宁县志、万宁文史所写的革命历史、大部分只是某段的回忆,都是各说各的,从来没有一部能完整记录下万宁革命整个过程,说的只是死去英雄故事,活着的英雄命运现在还是一个迷,也少有记录万宁华侨回来参战的过程,还有当年战斗的地方好多农村如今还保留,为什么从来就没有人去看一看,想发展红色旅游,这就是最好的红色旅游资源。不要说起万宁革命历史,就老拿六连岭革命烈士纪念碑中老一辈哪几句题词来说,题词人是名人不错,但这此名人在全国不知题了多少这样的词,况且我们万宁英雄儿女战斗时,名人都不知在哪呢?来海南参加红色旅游`,主要不是来看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碑上哪题词吧,这样的碑在中国到处都有,何必浪费时间来万宁看。游人主要还是想了解海南在这么困难情况下,海南红军是怎么坚持二十三红旗不倒?当大陆共产党部队改变成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时,海南红军还是红军,就是这样一直不变的队伍,抗日战争时没有一人投降。还有像符英这样英雄红色娘子军,在这神奇土地上这样神奇的部队,是靠什么坚持精神动力,孤悬海外,在敌人的层层包围和封锁下,琼崖革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不可能得到大陆的大量支援下、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宁死不屈的精神。还有冒着生命的危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千方百计地把粮食和盐送上山岭,自己却勒紧裤带用野菜充饥,宁愿集体饿死,也没有一个人供出红军的躲藏地点的老百姓。

广东党史资料, Issues 5-8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5 - Communism

Page 112
刹那间,我军的机枪、步枪、地雷爆炸声响成一片,等到青藤察觉中计,已经迟了。敌群已陷入我军伏击阵地,不到二十分钟工夫,就死的死,伤的伤,少数幸存者没命地往回跑;准备迁回的伪军,一听到激烈的枪声,也即时作鸟兽散,青藤只得垂头丧气,收拾残兵,狼狐窜回龙滚据点。这一仗,我军打得干脆利索,共歼日军三十余人,缴获步枪三十多支,我方除周济安同志在激战中受伤外,余无损失。在反“蚕食”斗争前期, … …

有的在被捕后,敌人牵着狼狗,用刺刀抵着胸膛,胁迫他们投降,但他们都宁死不屈,慎慨就义;有的在遭到敌人包围追捕时,赤手空拳同敌人搏斗,壮烈牺牲;有的在临危时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特别是女共产党员符英的牺牲,更是气壮山河,流芳千古。符英同志是县政府的庶务员。在反“蚕食”斗争最艰苦的日子下山采购粮食。一晚午夜,她刚进村口就被敌伏兵逮捕。敌人千方百计地诱骗她供出县府驻地,要她带路袭击县府机关,但她始终守口如瓶,一问三不知。灭绝人性的兽兵,竞剥光她的衣服,割掉她的双奶,威吓她“再不招就要当场将她开膛破肚”。她毫不动摇,不屈服,理直气壮地大骂敌人,鬼子用刀砍掉她的双手和双脚,她还不断呼“打倒日帝国主义! ” “中国共产党万岁 1 ”直至最后停止呼吸。符英同志反抗异族侵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充分体现我中华儿女、中国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她(包括许多牺牲了的同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着千百万抗日军民,为彻底粉碎日寇的“蚕食”阴谋,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而继续奋战。尽管敌人使尽了种种残暴手段,也不能憬服我东区抗日军民。一九四三年入冬以来,又搬出曾在琼、文地区实行过的“ …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