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烈 陈兆森

图片

陈兆森(1903-1928),桃源县人。家庭出身贫寒,兄弟姐妹十二人,除她之外其余均过早夭折。兆森十二岁时,因其父收养的义子是异姓,被族长陈宗畔视为“大逆不道”、“有辱祖宗”,全家被扫地出门,离乡背土,流落在外。一家人遭尽欺侮,受尽凌辱,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她稚嫩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对此深仇大恨,兆森在为父亲所作的《泣述》一文中曾悲愤地写道:“昔日不得已,始舍家逃命寄居陬市……,迄今仍思之刺骨,言之痛心。”这些为兆森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2年9月,陈兆森考入省二女师。在校三年,她思想上、政治上日臻成熟,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省二女师团支部书记,和同学中的共产党员张维、刘璞,教师张祺等组织马列主义读书会,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研究中国妇女和劳苦大众苦难的根源和解放的道路,活动十分频繁,影响极大。1925年,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桃源县成立了雪耻会,她是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组织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收缴日货,声援京、津、沪工人、学生的爱国反帝运动。这一年全国农民运动兴起,陈兆森还回到陬市镇,,鼓励父亲带领家人回到祖籍鲁家坪,联络平时受尽族长欺侮、迫害的陈姓贫苦农民35人,联名由她撰写“请愿书”,列举陈宗畔逼死三条人命、贪污公款、封闭族民小学、逼迫陈玉峰一家离乡背井的罪恶事实,要求当局“拘畔到案”、“依法究办”。陈闻讯后逃到军阀何健的部队里隐匿脱身。
省二女师毕业后,陈兆森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担任过桃原县第一任妇女部长,中共桃源县委委员。1926年,她受湖南省委的派遣,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地下组织联络员,最早被派到贺龙部队里工作,与贺英、贺龙结为姊妹与亲密战友,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后,她又到长沙出席湖南省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协助著名妇女运动的领袖向警予同志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1927年1月,又由湖南省委派往由董必武同志举办的中共湖北省党部党务干部学校学习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习,被斯大林誉为中国第一代女兵。她以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在学习上十分刻苦,文武双全而著称。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兆森坚决跟党走,与学校女生队的共产党员一起,到达江西南昌,被党中央派到贺龙的二十军军部担任机要秘书,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跟随贺龙艰难地辗转宁、沪、港,经香港到达上海。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她与贺龙、周逸群等人回湘鄂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到武汉后,贺龙、周逸群一行经沙市、宜昌前往湘鄂西,陈兆森化名陈克毅经岳阳、沅江秘密潜回常德、桃源。回常德后,从事地下联络工作,迅速恢复了常德、桃源、慈利、石门、南县、华容、安化等七县的地下党组织,与张祺、徐才益等在桃源畲田乡青龙寺洞中秘密集合,策动农民暴动,开展工农割据武装斗争,成立了湘西北第一个最早的红色政权——徐溶熙苏维埃政府。

1927年11月,中共湘西特委在常德成立,陈兆森任中共湘西特委委员。12月,由于叛徒出卖,特委遭到破坏,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党组织、四乡农民协会以及贺英同志曾多方营救,但由于当年逃亡的反动族长陈宗畔受何健的指令,到狱中查看辨认,认出陈克毅就是陈兆森。

1928年1月6日,她与刘璞、马厚诚、周凤鸣、曾淑贞、左雪元等六位女共产党员一同被押往常德市小西门外校场坪,壮烈牺牲。

家人曾为她修墓立碑,碑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佳音”。

1990年,迁葬于酒铺岗学校校园内,重新修墓立碑。

1991年10月1日,廖汉生副委员长为墓旁六角亭题词:“陈兆森烈士纪念亭”。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