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6岁的她抱着1岁女儿走上刑场,22年后,女儿成国家栋梁

资快讯 历史一鉴

1941年,一位26岁的女共产党员手脚戴着镣铐,怀抱1岁的女儿,被敌人押赴刑场准备枪决。

只见她神态自若、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即将到来的死亡。

而敌人看她如此模样,气急败坏之下将婴儿一把夺去,随手扔在了旁边的草丛中。

英勇的母亲心如刀割,随着一声清脆地枪响,她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

那么,这位就义的女战士是谁?她的女儿以后怎么样了呢?

01革命女战士刘慧馨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刘惠馨,1914年出生于江苏淮阴县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亲曾任代理县长,祖父也是晚清秀才,因此她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刘慧馨天资聪颖、善于思考,当她在南京上中学时,看到外国人在城内霸道横行的样子,便深切感觉:中国之所以积弱是因为工业太落后,因此只有振兴工业才能救国。

于是她便立下志向,奋发读书报效祖国,并最终于1935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专业,成为该系唯一的女学生。

起初,刘慧馨一心想将理论知识学到手,实现工业救国愿望,然而有一次,她偶然听到同学吐槽说了自己的遭遇后,才发现实业救国论其实就是一种空谈,由此陷入了迷茫之中,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恰在此时,轰轰烈烈地“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刘惠馨也积极参与其中,在激情澎湃地活动中她逐渐发现原来只有抗日才能救国。

然而,如何抗日?又有谁来领导抗日?刘慧馨依旧一头雾水,不过,这个谜团很快揭开。

抗战爆发后,日寇的铁蹄开始践踏整个南京城。有一天,刘慧馨正在宿舍看书,突然日本人的飞机呼啸而过,紧接着扔下一颗炸弹,瞬间女生宿舍不远的操场上火光冲天、尘土飞扬。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刘慧馨,她毅然扔掉课本,下决心放弃学业走上抗日的战场。

随后,她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工作服务团,深入到南京农村一带,做对工农群众进行抗日宣传的工作。

也就从那时起,刘慧馨内心有了清晰的目标:要想抗日救国,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广告
雷士照明led吸顶灯阳台灯厕所卫生间灯具卧室厨房过道简约圆形灯
×
1937年11月,就在南京沦陷前夕,刘慧馨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开始组织同学往武汉撤退,而这时她遇到了同样组织撤退的中央大学同学马识途。

马识途,1915年出生于四川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5岁学书法临摹汉碑名帖,6岁熟读孔孟之书,从小就是十里八乡的一个“神童”。

1931年,少年马识途走出四川,远赴北平报考高中,后来又怀揣“工业救国”梦,考入中央大学化工系,成了刘慧馨的大学同学。

在撤退的过程中,刘慧馨与马识途可谓共甘共苦、并肩作战,两人一起揭露日寇的暴行,一起唱歌鼓励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双双坠入情网,成了志同道合的恋人。

最终,经过长途跋涉,刘慧馨与马识途带领众多同学来到武汉,随后两人又迅速投入到抗战文化中去,一起聆听党组织武教诲,一起参加了黄冈党训班。

就那样,在革命浪漫氛围里,两人的心越走越近,并且于1938年先后加入了党组织,成了两名党的革命战士。

1939年10月,在南方局的指示下,马识途来到鄂西担任区委书记,刘惠馨担任特委委员,而为了便于掩护特委机关工作,组织批准两人结了婚。

至此,这对伉俪情深的革命夫妻又积极投入到地下活动中…

02革命夫妻伉俪情深
刘惠馨将家安置在湖北恩施五峰山脚下清江边的一处柑橘园中,而那里也是鄂西特委的交通站。

当时刘慧馨除了主持特委机关工作外,还操持着妇运、学运的诸多事宜,同时还兼任中共恩施县组织部长等职务,因此特别辛苦。

但她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并出色完成党交给她的各种任务。

为了工作方便,刘慧馨把自己改扮成一个家庭妇女样子,每天洗衣做饭买菜种地,还经常去左邻右舍家串门拉家常,但是到了晚上,她就会关起门来读一些革命理论书籍,或者安排一下眼前的工作。

就这样,刘慧馨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组织交通站、编制密语密码,收发秘密文件等等,几乎无所不能。

1940 年期间,刘慧馨曾作为鄂西的政治交通员,多次奔赴重庆向南方局汇报和请示工作。而当中共中央下达了一些重要文件后,她也会冒着很大风险将文件安然无恙的带回来,为鄂西的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同样,马识途也是一名勇敢无畏的革命家,他每次出去完成任务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而每一次归来,当看到小竹篱笆院子里有一串红辣椒挂在窗户外后,他都会松了一口气,因为那是安全的信号。

可以说夫妻二人珠联璧合,砥砺前行,共同为党的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着全部的青春和热血

不久之后,刘慧馨怀有身孕,按说诸多不便会让她放下许多工作,但她毫不在意,依旧翻山越岭,奔走在各个地区,不断发动群众进行宣传活动。

即便有好多次因为劳累过度昏倒,她也在所不惜,当时马识途以及很多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她多加休息或者想替她分担工作,但都被刘慧馨婉拒。

她说:“我也知道不应该这么拼命,但是我总想多做点事,因为我们的职责虽然光荣但很危险,万一哪天落入敌人手中就再也做不成了!”可以说如此豪迈的崇高情怀撼天动地,令人无比动容。

是的,作为一名地下交通员,无疑游走在敌人的刀尖边上,危险无所不在,尽管刘慧馨机敏且谨慎,多次与敌对势力斗智斗勇,但还是遭遇了暴风雨的洗礼……

03女儿成为国家栋梁
1940年11月,刘惠馨在五峰山头洋湾医院生下一个女儿,当时特委书记何功伟以表哥的名义到医院去和刘惠馨商量工作。

谁知就在此前,有一位鄂西特委交通员被捕,他招架不住刑讯逼供,当即说出了刘惠馨和何功伟。

很快,国民党特务包围了刘惠馨所在的医院,但她听到消息后提前出了院,于是诡计落空的特务便加紧了侦缉活动,因为他们知道会有人到医院来取药。

果不其然,这一天,何功伟来医院取药,特务紧紧盯住他,并尾随至一家农户前,待何功伟放下药返回的路途中,当即被特务逮捕。

然后特务赶紧又来到这家农户,而彼时的刘惠馨就在屋后,她看到特务包围了院子并没有逃跑,而是赶紧从容地烧毁了所有机密文件。

等特务们气势汹汹地冲进屋里后,发现刘惠馨正独自抱着孩子坐在床沿上,于是随即将她带走。

当时刘慧馨的女儿刚满周岁,可怜这个襁褓中的孩子也跟着妈妈一起进了牢房。

在监狱的审讯室里,国民党特务为了从刘慧馨口中得到重要情报,可谓无所不及其用。首先敌人将叛徒找来劝降,但刘慧馨用鄙视的眼光看了他一眼后直接闭上眼,完全忽略了叛徒的存在,任其说什么就是一声不吭。

眼见劝降不成,特务又使出一招,使用野外审讯的伎俩,用假枪毙来恐吓刘慧馨,但这个坚强的女战士毫不畏惧,视死如归,其坚贞不屈的模样令敌人胆战心惊。

此后,丧心病狂的特务无计可施之下,又将主意打在了刘惠馨女儿身上,企图以母女之情迫使刘惠馨屈服。

刘惠馨当时遭受了各种酷刑的摧残,羸弱的身体遍体鳞伤,但她还是尽一切努力把孩子抚养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她用自己的破衣服给女儿御寒,用自己省下来的馊米饭,一点点喂给女儿吃。

甚至有好几次她遭受酷刑后昏了过去,但一听到女儿哭声,就立马挣扎着身体爬到女儿面前,尽全力抱起来哄着孩子。

狠毒的敌人看到刘惠馨如此坚强不屈,就把她和孩子关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企图摧残她们母女的健康。

但顽强的刘惠馨为了能让女儿活下去,以绝食的方式与敌人进行对抗,由此激发了其他狱友的愤慨,最终在大家的声讨下,国民党的阴谋落了空,将刘慧馨母女换了一间能看到阳光的屋子。

此后,刘惠馨的信心更加增强,她深切懂得自己是一位母亲,但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对党有无限的忠诚和信念。就这样,面对她英勇无畏的斗争,敌人显得越来越害怕,于是便决定杀害她不留后患。

1941年11月17日,刘惠馨手脚戴着镣铐,怀抱女儿被敌人押出牢房,其实对于自己的牺牲,她并不畏惧,只是作为一个母亲,看到怀中幼小的女儿,她感觉心疼又愧疚。

刘慧馨不知道自己女儿以后的命运会如何,于是质问特务:“你们会把我的孩子怎么样?”

“孩子?”特务轻蔑的冷笑一声:“你们共产党不是什么都能舍得下吗?”

说罢便一把将婴儿从刘慧馨怀里夺了过去,随手扔到了旁边的草丛里。

女儿哇哇大哭,刘慧馨万箭穿心,但她还是忍住没看孩子一眼,因为她不能在敌人面前屈服。

于是,刘慧馨强忍住眼泪,坚强地转过身去,几声枪响过后,这位英勇的革命女战士壮烈牺牲,终年才26岁。

幸运的是,刘慧馨临刑留下的未满周岁的女儿,被当地的一户人家收养,并取名吴翠兰。

而孩子的父亲马识途在历经千辛万苦后,也终于在1961年找到了自己的女儿,至此父女团聚,千言万语竟不知如何说起,但这幸福的日子足以告慰刘慧馨的英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慧馨的女儿当时也在北京工业学院上大学,冥冥之中她与妈妈的选择一样,进入相同的专业机械系学习,最终22年后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刘慧馨是一位具有坚定信念的女共产党员,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注定名垂青史、流芳万古!

3 个赞

小说清江壮歌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