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粮寺的烈士墓

米粮寺距镇安县城约90公里,地处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边缘。此处山峦交错,绿水环绕,林木葱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风景独特。
我们早上10时从县城出发,沿镇木公路一路向西,约两个小时车程,眼前豁然一亮,米粮寺到了。
事实上,米粮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也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确切地讲,应该是一个景区,一个尚待开发的景区。它由一道数千米长独具风情的高海拔的山间盆地、一个烈士陵园、一个古庙宇建筑群和一座座姿态俊秀苍翠青碧的山岭组成。
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神奇的石臼,石臼里每天都会出现一碗米。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每天在石臼里舀半碗米煮饭充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每次舀米都要留一些,到第二天石臼里的米又会自动涨到前一天那样多,如果一次舀完了,第二天就不会再有新米,因此该庙便有了一个名字叫米粮寺。后来,随着附近住户的增多和经济的繁荣,这里逐渐发展成一个拥有多个寺庙的建筑群,香火非常旺盛。到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这里的香火才日渐式微。现在,金顶、土地庙、龙王庙、僧房早已没了踪迹,仅存曾经做过村小教室的前殿和后殿,也已破败不堪。在我的印象里,凡有古刹就会有古木,米粮寺即是如此,殿前一棵古柏郁郁葱葱,还有一棵龙爪花的古藤与古柏紧紧相依,犹如一对劫后余生的老人,看尽了世事沧桑和人间变幻,相互搀扶共度余生。庙后的山垭上长着一棵古槐,是我所见到的这一类树种中最大的一棵了,有三人合抱粗,巨根裂崖,虬枝穿空,十分壮观。
庙宇的墙壁上,“文革”时期留下的语录、标语还可辨认,都是“老三篇”的内容。从庙垭子向右,有一条100多米长的林间小路,尽头是一个烈士陵园,安葬着1946年中原突围部队在此地牺牲的12位烈士。他们是西路突围部队化整为零的干部旅的部分官兵和王震三五九旅所部受伤掉队人员,最小的才十几岁。据说,他们在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害前,高呼着“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有的有姓有名,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烈士们的英灵已化作参天松柏,密密麻麻郁郁苍苍,那样一种生机与活力、精神与气势,就像烈士们为之奋斗与开创的事业一样,蓬勃向上生生不息。
我从林地上捧起一把黄土,轻轻地洒在闵汉清烈士的墓上,心中有一种刺痛的感觉。她是这里面唯一的女性,也是死得最惨烈的一位(她的死令人难以想象,也让我不忍提及)。她的旁边紧挨着的是她的丈夫和战友吴先元的墓。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以这样的姿态相依相伴直到永远,也不算太孤单。
回来的路上,再次经过米粮寺大殿的时候,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写在墙壁上的《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影响了几代人的文章,改变了多少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承载了多少人的精神理想,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几乎还能全文背诵。在这样的地方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其中的意味极其深长。

1 个赞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