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烈 伍若兰

图片

1906年11月3日 (农历九月十七) , 伍若兰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城关南门外伍家大湾, 伍家四子两女, 伍若兰排行第五, 上有大姐和三个哥哥, 下有一个六弟。伍若兰从小就有一股子湘妹子的泼辣性格, 4岁给她裹脚, 裹一次自己拿剪刀剪一次, 最后家人只能作罢, 姑姑成为本地同辈女孩子中唯一的大脚。

伍若兰的父亲做过私塾先生, 因此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他不仅要求家中的男孩读书知礼,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女孩也一视同仁, 也供伍若兰和她的大姐、甚至刚过门的大儿媳读书。伍若兰天性好学, 并受到父兄影响, 学业日益精进。伍若兰8岁进入私塾, 12岁考入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 18岁的伍若兰, 通过全县仅两个名额的招生考试, 考入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以下简称三女师) 。同时, 伍若兰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今天, 井冈山茅坪、塘南等村墙壁上仍保留有她用石灰水写下的粗犷强劲的大字标语。朱德也曾评价伍若兰“是个作家”。

伍若兰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家庭主妇。伍家祖上做过官, 稍有积蓄, 无奈家中人口太多, 因此生活也并不富裕。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见到穷苦人, 伍母必定要施以援手, 逢年过节, 更是要带着孩子们访贫问苦。眼见得地主富人恃强凌弱、穷人百姓饱受欺辱, 在伍若兰心中早早埋下了同情穷苦人、嫉恶如仇的种子。多年后, 伍若兰写下的革命诗谣“如今世道大不公, 富的富来穷的穷, 富人高楼饮美酒, 穷人赤膊喝北风”在耒阳广为流传, 正是发轫于此。

1924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同毛泽东堂妹毛泽建同班读书,结为挚友。在学校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她经常在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农村进行宣传。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她积极投入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斗争,参与支援上海人民和查抄日货等群众活动。1925年秋,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伍若兰从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耒阳家乡,被当地党组织分配到县女界联合会做宣传工作。不久,就当选为共产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妇女部部长。1927年春,农民运动在耒阳城乡普遍发展,她先后来到夏塘、小水铺、上架等地办夜校,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伍若兰善于用通俗易懂和富有激情的语言宣传革命道理、她编的"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的歌曲,富有鼓动性,有力的揭示了阶级压迫的真实情况,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很受农民欢迎。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遭到耒阳反动当局的悬赏通缉,她不惧风险,在当地坚持地下斗争,化装为村妇,四乡联络同志。几次危急关头,都在亲友和群众的掩护下脱险。9月,邓宗海被湖南省委派回耒阳,她与邓宗海等重建了中共耒阳县委。

1928年2月16日,伍若兰、邓宗海等率领耒阳农军,配合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克耒阳县城,建立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伍若兰任妇女部长兼女子联合会主席。19日,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当选为妇女界联合会主席。她泼辣的工作作风,出色的组织能力,广博的知识,深受朱德的赞赏和喜爱。

2月底,经县委同志介绍,同朱德结为夫妻,并随红军上了井冈山。参加红军后,她不仅细心照顾朱德的日常生活,而且积极地协助丈夫做红军政治工作。调到红四军政治部任宣传队长后,不辞辛劳,带着宣传队深入到宁冈新城的塘南村开展分田运动。塘南村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反动气焰嚣张,她紧紧依靠贫苦农民,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惩处了村里作恶多端的大土豪劣绅,受到湘赣边区工农兵政府的通报表扬。她认真钻研军事技术,常请朱德教她射击、投弹、刺杀等。她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掌握很快,能双手打枪,百发百中。她率领战士参加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红四军向赣南进军途中,同战士一道行军打仗,鼓舞了全军将士。

4月初,伍若兰随部队转移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宣传队长。伍若兰到部队后,同普通战士一样参加军事练习,能熟练地用双手打枪,被誉为"双枪女将"。6月,她随部队参加了七溪岭战斗,抗击湘赣两省"会剿"井冈山的敌人。战斗中,敌军用七八挺机枪作掩护,占领了笠月亭下面的风车口,严重地威胁红军军部指挥所的安全。在这紧急关头,伍若兰手持双枪,跃出战壕,带领战士反冲锋,夺回了风车口。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转移。

林海怒吼,风雪严寒,到处是银装素裹。在密林深处的江西寻乌县项山圳下村,是红四军主力在吉潭战斗后转移休整的临时驻地。

2月1日,部队途经江西寻邬县吉潭,朱德率警卫排同尾追的敌人展开了激战后,转移到圳下休整。次日天还未亮,敌军乘我军人困马乏之机,军部突然被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的一个团包围偷袭,军部在其中,形势非常急,各部队立即投入了战斗。伍若兰从睡梦中惊醒,她冲出屋子,手持双枪,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和警卫一连的战士一道,拼死掩护领导同志。陈毅同志在转移时被敌人抓住,他用拳头打倒两个敌兵,摆脱了危险。这时伍若兰十分着急,她急中生智,为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天亮后,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冲出包围圈脱离了危险,而她却在圳下战斗中陷入敌军重围,掩护撤退时腿部中弹负伤,趴在地上还狙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

敌人把她押解到赣州,刘士毅还电告蒋介石邀功请赏,并想从她的口中得到红军的机密。敌人问:"朱德、毛泽东在哪里?"伍答:"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又问:"你为什么当土匪?"伍怒斥道:"真正的土匪是你们!我是共产党,是革命者,要消灭你们这伙反动派!"敌人用绳子吊她,用杠子压,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都未能动摇伍若兰的革命信念。她说:“革命一定会成功,你们一定要灭亡!”“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除非日从西方出!”

敌人诱其同朱德脱离关系,自首投降,她威武不屈,怒斥敌人:"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赣江水倒流!"铮铮话语,气壮山河,惊得敌人目瞪口呆

1929年2月12日 ,年仅23岁的一代女英豪,被惨杀于赣州卫府里。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她的头颅割下,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她牺牲后,朱德深感悲痛,并长久地怀念她,曾向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深情地介绍说:"她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个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难得女子。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记述道:“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伍若兰工作大胆又耐心,有条又有理,能说会写,讲起话来声音很宏亮,行书字写得很流利,朱德夸她还是个"作家"。这是三师同学和战友段子英对伍若兰的回忆。

全国胜利了。伍若兰像一支馨香袭人、芬芳不谢的兰花,盛开在井冈山人民的心中。为了纪念这位红军英雄,人民将生长在寻乌、宁冈和赣州的一种兰花,改名为井冈兰,将伍若兰的故乡耒阳金南村改名为金兰村。1962年3月4日,朱德委员长重上井冈山。他临下山时,什么也不要,只带走一盆井冈兰,是井冈兰!这是一盆永不凋谢的井冈灵兰!她香飘万里,长青万年!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