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县抗日女英雄王芝潼

来源: lanshanlaohan个人图书馆

滏阳河水出太行

九曲八弯流过范家庄

水流长来波浪清

河边出了位女英雄……

这首抗战时期流传在冀中、冀南交界和滏阳河畔的歌曲,唱的是一位英勇就义、为国捐躯的女英雄、共产党员、模范干部王芝潼烈士的事迹。

王芝潼同志,1914年9月出生在冀县稍门口村一户农民家庭里。她有五位兄长,排行第六,乳名六儿。学名潼芬,后更名芝潼。

王芝潼同志的家庭,当时有十五六口人,耕地百十亩,自养牲口两头,又跟乡邻搭伙烧窑制作瓦盆,是个世代务农兼做手工业的“小康之家”,因而有条件供她上学读书。她18岁时,靠其堂叔王绍洲(当时是冀县女师校长)的辅助,考入冀县女师,两年后,转入简易师范学习。因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得天独厚,颇受疼爱,自然养成了她活泼、大方的性格,在女学生中间,数她爱说、好动,很象个“愣小子”。

在师范读书期间,她生活俭朴,刻苦好学,成绩较好。那时,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多,主要是语文和数学。课前,师生都要起立,集体背诵孙中山的遗嘱。每到此刻,王芝潼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课板上面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仔细体味像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总理遗嘱的深刻含义。语文、数学之外,就是音乐、体育,她特别喜爱这两门课。全校文娱晚会上,师生们常常看到身材中等、面庞稍黑带红、两眼机灵闪光的王芝潼,落落大方地走上台,来到风琴旁,俯身弹奏起一支支优美动听的乐曲;运动场上,师生们常常见到她那结实健美的身影,打篮球,托排球,玩司令球,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荡秋千……总之,大凡运动项目,她样样都好。她性格开朗,好笑好唱,课间教室或课后宿舍里,时时响起她银铃般的笑声和清脆嘹亮的歌声。时隔不久,这个在同学们心目中的“愣小子”,便渐渐的变成了“小杜鹃”。

1935年,王芝潼同志师范毕业了。就在这一年内,华北的形势急剧恶化:5月,日寇开始在华北制造事端;7月,国民党和日寇达成了妥协投降的“何梅协定”;11月,日寇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国民党指派宋哲元等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12月,平津学生爆发了震撼中外的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这一切,对于刚刚走出校门,思想单纯、天真热情的王芝潼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她在徐家庄女子小学和门家庄小学从教时,常常自发地给小学生讲“民族自立”、“不当亡国奴”的简单道理,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讲“狼和羊的故事”、“乌鸦和狐狸”,以启发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此时,她经常与上女师时的同窗密友谢秀彩同志来往,议论时局和国家大事。

七七事变以后,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严酷的现实敦促这个一向好动、勤于思索的女青年开始认真考虑起抗日救亡活动来。1938年她勉强又教了一年书,1939年的旧历正月,在她的同学冯印玺又约她同去丁家庄任教时,她表达了自己久经思虑而最后坚定了的信念。她说:“国难当头,当教员不足壮我志。洗民族之耻,挽国家之危,才是我的愿望。”王芝潼同志婉言谢绝了邀请,坚持在家赋闲,但她却经常打听抗日的消息,以期待机赴征。约两三个月后,随着我冀中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干部极缺,这时,已经入党并参加抗日工作的谢秀彩想到了自己的好友王芝潼,亲去稍门口动员,王芝潼闻听此讯,就象久困樊笼的小鸟儿,即将冲上云天那样高兴,欣然答应。开始,她的母亲不同意,觉得就这么一个女儿,舍不得离开。王芝潼耐心说通了老人,投身革命。于同年的夏秋之际,在束鹿县四区的智丘一带某村,经谢秀彩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10月,王芝潼同志被送往平汉路西晋察冀抗大分校干部短期训练班学习,分在第三分队。在抗大,她刻苦学习,钻研旧学校所学不到的马列书籍,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利用课余时间,先后谱写了四首抗日歌曲,大都是以“洪流”、“汪洋”、“六芒”的笔名发表,在解放区军民中广为抄录、传唱。“小杜鹃”真正活跃起来了!晚会上,她演唱抗日歌曲;出入房东大娘的屋院,她嘴里总是哼着唱着。四个月的训练结束后,王芝潼同志的身上仿佛多了一双翘膀,飞得更高了,歌儿也唱得更响了。

1940年2月,束冀县成立,谢秀彩同志就任县妇救会主任,王芝潼担任了妇救会宣传部长。不久,王芝潼同志受冀中六地委的委托,肩负了编辑根据地农民识字课本的任务。课本是为普及农民文化用的,分初、高级两种版本。在编写的过程中,王芝潼同志首创了以简化字为主、以繁体字作注为辅的新的编排方法,使《农民识字课本》的字词,基本上具备了易认、易读、易写、易记的特点。编课本的任务完成后,她被地委《团结报》社聘请为特邀通讯员。一年多的时间,王芝潼同志为该报的“文艺园地”版谱写了许多歌曲,而这些抗日歌曲大都是在夜晚打游击的行军途中或是破路活动中打腹稿,白天俯在老百姓的土炕饭桌上写成的。它们在我冀中、冀南一带广为流传,甚至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一些老区的老同志,仍能张口即来,有的唱了一支又一支。那激扬的歌声好像又把我们带进战火纷飞的年月……抗战初期的党政机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几乎是天天变换地方,尤其是敌人“清剿”、“扫荡”最疯狂的时候,每到夜晚,机关工作人员个个全副武装,要么在县大队和区小队的保护下进行转移,要么三两个人去单独执行任务。每到这时,王芝潼同志总是手拿武器,走在最前头。这一年,县工、农、青、妇、文等救国会组织合并,统称“抗日联合救国会”,简称“抗联”。抗联有个姓张的女同志,小脚,人称“小脚张”。在女同志里,数“小脚张”最大,再往下数,就是王芝潼了,所以,人们都称芝潼“王大姐”。一到夜行军,“小脚张”跟不上队伍,王芝潼便主动替她扛枪,搀扶她越沟爬坡,对此,“小脚张”很是感激,有时也情不自禁地低声叫她“王大姐”,逗得人们乱笑,但又不能笑出声来,只听得前面有人“哧哧”,后面也有人“哧哧”,给夜行军那紧张的气氛,增添了幽幽乐趣。要说芝潼同志年龄大,的确不算小了,到1941年,她已整整26周岁了。26岁的大姑娘不出嫁,这在旧中国的农村,确实为数不多。可一提定亲的事,王芝潼总是笑笑说:“赶走鬼子再说”。一次,她舅舅跑了几十里路找她说,家里人相中了一门亲,一个儿子,一顷地,五十亩菜园子,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婆家,可芝潼还是笑着说:“抗日哩,如果我想找婆家,哪能等到今天?”

王芝潼同志是把整个身心都扑在抗日工作上了。1941年的旧历年关,她一口气起草了《抗联工作要点大纲》、《基层选举要领》和《青联儿童部工作》等全部文件。这一年,她回家更少,即使回去,也是因工作路过家门时,星夜进家,挂上窗帘,点上油灯,母女叙谈一番,天不明又辞亲远行。

1942年冀中“五一”大扫荡前的几个月里,盘踞在华北平原的日伪军,已经加紧了对我根据地军民的“清剿”和“扫荡”。为了对付敌人的“扫荡”,冀中军民在开展地道网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敌控边沿村的工作。

3月5日,县委派出以妇联宣传部长王芝潼同志为领队,工联老康为副领队的五人工作组,前往七区开展工作。19日上午9点钟左右,工作组和区长高艺芝、秘书薛亚、财粮员老戴等同志,一起来到滏阳河边的范家庄,还派了民兵于仁香在村西放哨。区里的同志们分头下户,工作组去小学集合群众搞抗日宣传。

中午时分,学校院子里已经集合了许多群众和学生,可谁能想到,就在工作组刚刚进村时,却不慎被范家庄村的汉奸郭五申发现了。郭偷偷渡过河,窜进零藏口据点报告了敌人。当时,日本小队长山野正在据点内召集伪军大队长魏西五和千户营炮楼里的警察队长庞贵洲开会,得到情报后,立即派特务班长“六打锅”领12名特务,分两路窜向范家庄:一路由蒋小茂带领化装成货郎,从西面沿滏阳河右岸逼近范家庄;另一路由汉奸郭五申带路,“六打锅”等7名特务紧随,从左岸扑向范家庄。还有20名伪警察和20名伪军,也分兵两路向范家庄包剿过去。中午1时许,敌伪军贴近范家庄村,放哨民兵于仁香很快发现敌情,立刻回村通知了高区长等人,可还没等高区长派人通知工作组,敌人已进了庄,高等只得迅速转移出去。敌人的目标很明确,径直向学校包抄过去。

学校大院里,群众和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学唱革命歌曲“八路军,真能干……”,突然,站在大门口的一位老乡康德洪望见汉奸蒋小茂出现在渡口,正朝这边走来,随转身进了会场,急喊:“有敌情,快撤!”可就在说话时,从北面来的敌人已堵住了学校西门;南面的敌人也冲着学校开了枪,群众瞬间大乱。王、康二人急忙招呼群众和学生:“不要慌,要有秩序地迅速离开会场,”他们最后才冲出北门,通过北胡同,出了村北口,先迂回到村西,又从村西顺河堤撤向下游。而“六打锅”等7个特务尾随在后,死死追赶。老康跑得快,跑了一段路,便转身向北而去。王芝潼同志跑得慢,眼看就要被敌人抓住,她灵机一动,转身往东边的菜园地里跑去,这一转弯,把敌人丢下几十步。但就在她从菜园下坡下河时,敌人开枪了,子弹从她的左肋叉射进去,鲜血顿时浸透棉衣。她回头一看,敌人已经扑了上来,便一头扎向滏阳河。但由于此处水浅,特务们蜂拥下水,把她捞起,架上岸来。她被俘了。

在从河坡押往村子里的路上王芝潼同志伤口淌着血,浑身湿淋淋,一边走,一边痛骂敌人:“你们这伙汉奸、走狗,民族败类,替日本人卖命,中国人民是饶不了你们的!”

伪军把她押到一户老百姓家里,有位大嫂见她身上还穿着血乎乎、湿漉漉的衣服,便找了一身黑棉衣为她换上。下午3点左右,敌人见再也捕不到其他人了,便让于家庄二砍会的人,套了辆骡车,将王芝潼同志押送零藏口据点。王芝潼同志端坐在车上,镇定自若,时而睁开双眼,目光炯炯,望着天边;时而闭目养神……入夜,零藏口据点里气灯贼亮。山野穿着大皮靴在地上踏来踏去,嗷嗷怪叫。狗翻译助纣为虐,声嘶力竭地嚷叫着。炮楼正中央,端坐着我们的女英雄王芝潼同志。她脸色苍白,怒目而视,一语不发。

“你叫什么名字?”

不回答。

“你是哪里人?”

不回答。

“在八路军里干什么?”

还是不回答!

通宵达旦,严刑拷打,轮番审问,我们的女英雄依然一言不发。

第二天,即3月20日,她整整一天拒进饮食。

深夜11点多钟,山野小队长,无可奈何地把翻译官、伪军队长、警察队长纠集起来,传达上边的命令:“我们逮住的女八路,是什么样的大官,大大的不明白,她伤势很重,又绝食,口供的没有。城里复电,严防八路军攻据点将人劫走,让就地枪决,迅速执行!”

3月21日拂晓,五名特务从据点内偷偷架出王芝潼同志,趁蒙蒙的夜色,押向河边大桥。王芝潼清醒地意识到,敌人要下毒手了。她晃动了一下身子,昂起头,亮开她那清脆嘹亮的喉咙,高呼:“中华民族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走狗!”“八路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激越的口号声震荡着夜空,也吓慌了那一小撮刽子手,他们急拥着王芝潼同志走过桥东头,刚向北一拐,还没走上堤坡,这伙汉奸便从英雄的背后开了枪,王芝潼同志随声栽下河去。滏阳河水吞没了烈士的身躯!王芝潼烈士倒下去了,而悲壮的口号声还在滏阳河的上空回响,天上眨眼的晨星为之流下了悲愤的泪水,桥下哗哗的流水为之发出了低沉的哀鸣……五王芝潼同志被捕的当天,老康等几位同志脱险,立即找到县委,作了详细汇报。县委马上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布置营救。当王芝潼烈士不幸牺牲的消息传来后,21日下午,高区长亲自去范家庄组织群众打捞尸首。夜9时许,我地下党员董仲三带5名水性最好的青年,携钩、杆和渔网,从村西南角河弯下水,逆流而上,边踩边凫,直到离敌据点半里的拐弯处,留下三人在岸边向河里撒网打捞,董和另外二人潜水直摸寻到桥下,往返多次,至凌晨3点多钟,仍一无所获。又派渔船打捞了几天,也没捞到。

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3月27日,冀中六专署和束冀县政治处(即县委会),在南土路口村西广场,召开了有专、县、区及各村各界代表一千七百多人参加的追悼会。台中央座北朝南的条桌上,安放着王芝潼烈士的灵牌,两侧陈列着烈士仅有的遗物——即在范家庄遇难后换下来的血迹斑斑的紫线衣和绿棉袄。灵牌前摆着几十个由各部门、各单位敬献的花圈、挽联和挽幛,其中,有两副挽联最大,最醒目:

“模范党员干部王芝潼为国捐躯永垂不朽!”

——束冀县政治处敬挽

“巾帼英雄王芝潼为革命献出青春万古流芳!”

——第六专署、束冀县妇联同挽

追悼会历时两个半小时,其规模之大,气氛之庄严,在抗战最艰苦时期,在我敌后根据地确实是罕见的。可见英雄事迹感人至深。

王芝潼烈士离开了冀中人民,也离开了自己家中的亲人。然而,烈士家乡稍门口的群众一直没把这一噩耗告诉她年过七旬的老母。儿子们说:“妹妹出远门了,工作忙。”可是母女情深。每逢想起亲生女儿时,老人就念叨:

“六儿快来了,今晚不来,明晚上准来。”

一天、两天、三天……

“六儿快来了,今年不来,明年春天桃杏花开的时候准来。”

一年、两年、三年……

直到老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好女儿。滏阳河水依旧日夜奔流,然而烈士为之捐躯的中国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烈士家乡的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多年来,年年有一个阳春三月,在这万物丛生,百花盛开的时刻,人们在田间劳作,常有杜鹃在头上低飞鸣唱,老年人触物生情便借此向青年们讲述女英雄的故事,还神奇地称那声声啼叫的杜鹃,就是王芝潼烈士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