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元巾帼英雄许夫人——陈文龙之女陈淑祯

来源: 用户1254204680微博

“许夫人”这个名字,有些史籍或工具书曾提到她。但是,长期以来,有些学者把她当做畲族的英雄人物。例如:《福建历代名人传略·许夫人》开篇就写道:“许夫人是宋末元初闽粤抗元斗争的畲族女英雄。”《辞海》“畲军”释义中也把她当做畲军领导人之一。这是一种历史的疏忽。近几年,晋江市东石许夫人研究会根据《西山杂志》等史料的记述,经查证,“许夫人”是陈文龙之女陈淑祯。陈淑祯,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五月二十八日生于长乐。这一年,陈文龙20岁,就读于长乐后山明教堂。陈淑祯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在陈文龙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下,深明大义,攻读兵书,苦练武艺,所以文武双全。民间传说:她常着男装,平时喜击剑弄铁丸,有穿柳贯风之术,且学得少林轻功。及笄,嫁与晋江东石许汉青为妻,婚后仍坚持练武。许汉青系南宋后期进士,官居承信郎,因继承祖业,拥有大量船舶,从事对外贸易,家财巨富,故时人称为“许百万”。许汉青同样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夫妻情投意合。陈淑祯在许家待人宽和,慷慨大方,扶贫济困,邻里赞扬。当地人均称她为“许夫人”,本名反而不为外人所知。

元军大举侵闽,福州陷落后,许汉青、陈淑祯夫妇开始散家财,募族丁,加紧操练,准备起兵抗元。当他俩获悉南宋余部护卫端宗、卫王到达泉州顺济桥无法进城时,就带领族丁与总兵刘洙所部会合出发,救援南宋余部。泉州守将蒲寿庚降元后,以舟师助元军追击宋军。许汉青、陈淑祯等率所部与元兵大战于可慕坡。许汉青在激战中殉国。端宗与卫王失散。卫王由陈淑祯奋勇死战护其突围,经南安至漳州与张世杰护卫的端宗会师。稍后,端宗、卫王由张世杰率部护驾至广东浅湾。景炎元年(1276年)十二月,元军水陆并进。由于泉州守将蒲寿庚等降元,陈文龙守卫兴化腹背受敌,加以部将叛变,因而被俘,翌年四月在杭州殉国。流亡在闽南、闽西一带的陈淑祯得知亲人殉难后,国恨家仇涌上心头。她四处奔走,会同族弟、漳浦起义军首领陈吊眼(即陈大举)等,并联络畲族酋长蓝太君,起24峒畲兵,同心协力进行抗元斗争。畲汉农民起义军转战闽粤,军威大振。“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十万众,连营数百里”(《元史·世祖本纪》)。起义军所到之处,严惩贪官污吏,开仓散谷,深得民心。景炎二年(1277年)七月,张世杰再次率宋军攻打盘踞泉州的蒲寿庚。陈淑祯和陈吊眼率起义军尽力配合。在激战中,陈淑祯总是身先士卒。他们打得蒲寿庚只好“闭城自守”。宋军和义军声势浩大,围城70多天,但久攻不下。九至十月间,元军统帅唆都率领大军增援泉州,蒲寿庚转危为安。接着,元军又进攻广东浅湾。张世杰只好撤泉州之围回师保卫浅湾。陈淑祯也率部驰援,与元军交战于百丈埔,给元军以沉重的打击,然后退守畲汉寨堡。景炎三年(1278年),陈淑祯等率领的畲汉联军继续转战闽北建宁、政和等地,屡败元军。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虽已亡,陈淑祯、陈吊眼所率领的畲汉义军仍继续坚持战斗。他们乘福建元军已移师广东,闽南驻军空虚之际,率领五万义军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十五日攻陷漳州城,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经过大约一年的奋战,义军又有了发展。由于南宋已亡,为图谋恢复大计,便于号召,陈吊眼在漳州以“复宋”为名,自立为王,年号“泰昌”(郑思肖《心史》)。在陈吊眼、陈淑祯等的号召下,民众响应者日增。为了镇压福建抗元义军,元军大部队回师福建,向诏安乌山南麓湖内村一带的义军猛攻。陈吊眼、陈淑祯率义军据险出击,智败元军。元军统帅唆都负伤,因其溃败,被元廷革职。陈吊眼在漳州称王,元军又在湖内之役溃败,引起元朝统治者的震惊,派完者都为征闽都元帅,率大军围攻畲汉义军,并改变进攻方法,放火烧山,义军被杀2万多人。陈吊眼因有的部将变节,加以决策失误,在突围中几乎全军覆灭。陈吊眼牺牲于诏安乌山的千壁岭上,后人为纪念他,称此岭为“陈吊岭”。陈淑祯率领小部队义军冲出重围,退守山峒,继续发动畲汉族民,希图东山再起。元朝政权在闽南基本上确立后,蒲寿庚对泉州南部一带许氏家族进行疯狂报复,烧杀掠夺。陈淑祯曾潜回晋江东石,目睹家乡惨状,含恨返山峒。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初九陈淑祯在与元军的一次血战中,因寡不敌众而牺牲,时年仅30岁。她的部下及族人把其遗体密葬于晋江南门外(今石狮市)林边村风炉山麓。明洪武七年(1375年),晋江东石鳌头境民众在许宅巷建立宫祠奉祀这位巾帼英雄,后来,尊称为“东宫许夫人”,宫祠经三次迁建,今仍存。本世纪之初,晋江市东石镇还建立了许夫人纪念堂。○陈松溪

抗元巾帼英雄许夫人——陈文龙之女陈淑祯-----------------陈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