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烈 刘胡兰

图片

刘胡兰是已知中国共产党烈士名册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刘胡兰这位年仅15岁的三晋好儿女,像一朵初绽的红色蓓蕾,带着崇高的信仰,从容倒在阎匪铡刀下。少女铸遗范,风采映苍穹。以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和英雄壮举,铸造了光照千秋的“胡兰精神”,激励后人。

刘胡兰 ,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面对敌人的利诱,刘胡兰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在刑场上,她高呼:“怕死不当共产党。”

刘胡兰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不久,解放军攻克文水县城,杀害烈士的阎军连长许得胜、大胡子张全宝等先后被公审处决。

刘胡兰牺牲后,最早报道刘胡兰事迹的是新华社记者李宏森。他写的一篇题为《阎锡山大肆屠杀文水人民》的报道在《晋绥日报》报道后,延安战斗剧社创作员急赴云周西村采访并创作话剧《英雄刘胡兰》,在解放区上演后引起很大反响。延安各界组成慰问团到文水慰问。回到延安后,慰问团副团长张仲实向任弼时汇报了刘胡兰的事迹。任弼时向毛主席汇报后,毛主席于1947年3月26日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后因战争关系,不慎遗失。1957年1月9日,毛主席第二次为刘胡兰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主席为一个人题过两次同样内容的词还是绝无仅有的,说明毛主席对英雄刘胡兰的垂青。 1994年2月2日,江主席来到吕梁山为刘胡兰纪念馆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批命名刘胡兰纪念馆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郭沫若诗云:“光荣的刘胡兰,虽死犹生,你永远是十五岁的同志。”

1 个赞

4799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