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军警火车上掌掴老人,女教师上去就是几刀,以死警醒同胞别再忍了

文|和佛赏花去

忍字头上一把刀!就是把刀都顶在心窝上了,还得忍。晚清时,一位美国传教士写了一本《中国人的性格》,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民族中,中国人是最容易统治的,只要统治方式符合他们的习惯。对于任何痛苦,中国人都有本事无限忍下去。正是因为忍,让我看到一种最压抑的情景:大灾荒时,成千上万的人明知道官员克扣救济粮,却依然选择默默饿死,因为什么都不敢。其实,两千年的儒家文化,早就造就了国人忍辱负重的性格,“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就像在抗日战争之初,当日本鬼子兵临城下时,一些国人还抱着,谁当皇帝都纳粮,只要老老实实的做个良民,小鬼子就会放过他们的想法。南京城破时,真的发生过影片《南京南京》中,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几个日本鬼子押赴刑场的事情。

今天笔者要讲的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老百姓抗日的故事。她们是两个只有20岁的姑娘,她们的所作所为,真正解读了什么才是巾帼不让须眉,什么叫做中国人的不屈服,什么叫真正的豪横。

吉林海龙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清初这里是皇家围场。1916年镇上有两户人家分别诞生了两位千金,一个取名叫安荣卿,一个叫文敬一。安家是有名的富商,安荣卿少言寡语,安静贤淑。文敬一家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家中贫苦。但文敬一天生乐观,爱说爱动。两人从小学、中学到考上师范学校都是同学和最好的朋友。

两个人都是优等生,难得可贵的是都非常爱国。九一八发生后,两个人在教室里抱头痛哭。从那一刻起,抗日的思想在两个人的心中蔓延。她们联合周围志同道合的学生,经常去张贴抗日宣传单。把镇子里日本兵搅得白天黑夜不得安宁。师范学校毕业后,两人都被分配到同一所小学。此时的学校已经开展了奴化教育,校长也是个亲日派。学习日本文化风俗,中国孩子还要被迫给日本天皇过生日。两个人都不想在干了。一天,一个日本洋行的经理丢了东西,诬陷是中国百姓所为,将人当场打死在小学校的门口。周围人敢怒不敢言,安荣卿愤愤地说,日本鬼子太猖獗,怎么可以随便杀人!文敬一气得摔碎暖水瓶喊道,该死的日本人,我们一定会让他们滚出中国!

这件事对两个人冲击很大,民族都危亡了,学校还能存在多久。两个人决定不干了,带着年轻人的冲动,决定拿起武器参加抗日队伍。文敬一全家上下都是靠她微薄的薪水养活,她这一走,家就完了。安荣卿把自己攒的钱和向母亲要的首饰都拿给好友文敬一,让她贴补家用。两个人告诉家人,决不在日本人的占领区讨生活。

1936年3月9日她们没有和亲人告别,匆匆坐上了奉天开往齐齐哈尔的火车。两个人看到一张女英雄赵一曼在黑龙江抗日的报纸,决定投奔赵一曼。一路上两个年轻人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想到即将投入新的抗日征程,很是兴奋。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一名穿着破衣烂衫的70多岁的老太太刚上车,颤颤巍巍地坐到一个穿制服的日本军警的对面。日本军警长得膀大腰圆,很凶恶,厌烦地瞪着老太太,过了不久,找茬争吵起来,日本军警不让老太太在这里坐,并飞起一脚,又是一记重拳,老太太被打得满身是血,日本军警还不依不饶。整个车厢的多是中国人,大家都很气愤,但没有人敢上前制止。

安荣卿、文敬一血往上涌,但更让她们感到气愤的是国人的麻木不仁和忍气吞声。两人随身为了投奔抗日队伍,双双买了一把匕首,说是快,两人纷纷抽出匕首,直奔日本军警冲过去。照着日本军警身上就刺过去,大家都被两名弱女子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惊了,日本军警也是目瞪口呆,眼看着自己身上被扎成蜂窝。杀得好!好个有血性的姑娘!周围人开始拍手叫好。

安荣卿、文敬一已经不再顾及个人安危,向大家宣传说,父老乡亲都看到了吧,日本鬼子居然在我们的土地上欺负我们,如果我们再让他们这样横行下去,中国人就再无活路了。同胞们,快点觉醒吧!整个车厢都被两个女孩子的现身说法震撼了!日本军警被杀的消息很快传遍火车,两个姊妹花被日本兵带走,押到吉林公主岭监狱。日本宪兵队以为两人是抗联的,对她们进行了严刑拷打,最后到家乡调查才知道,两人就是普通的女教师。

安荣卿变卖了很多家产,花了无数大洋,托关系找路子,只为留下两个人的性命。加上两人背景干净,年纪尚轻,同意只要两人公开忏悔,表态从此以后不再宣传抗日就放人。但是让全家人想不到的是,两个只有20岁的女孩子,异口同声说,我们不怕死,如果这样苟且活下来,才真的有失中国人的尊严。我们愿以我们的血唤醒更多的国人。

3个月后,安荣卿、文敬一被日本兵枪毙于公主岭的北山。这个故事,有的网友以现代人的眼光认为,死得不值,如果两个女孩不管闲事,顺利地参加赵一曼的队伍,也许就可以杀更多的鬼子,发挥更大用处。笔者认为,恰恰是姊妹花的牺牲才赢得更大的尊重和敬仰,让青史留名。谁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两个人与老大娘也素不相识,这么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警醒更多的国人抗日,别再事不关己了。我们想一想历史上的谭嗣同,他难道不能逃跑吗?他难道不知逃跑吗?可他为何宁愿让慈禧用钝刀子杀头也不逃跑呢?大家说,姊妹花这样做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