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农运女烈邓如兰

1903年,韶关西河菜圩街(今光明巷)一户贫苦农民邓氏人家,初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如兰”。

邓如兰是家中长女,自小勤劳,七、八岁就开始跟随父母干农田、菜地的活,再大一些就上山砍柴、割草,锻炼出一副结实的身体、刚强的品性。因为家境贫困,为了养活弟妹,等到她成年过后,父母才将她出嫁到邻近石狮头巷肖氏一户殷实人家做媳妇。

邓如兰牢记父母的教诲,孝敬公婆、体贴丈夫、知悭识俭,博得了家公家婆欢喜,丈夫对她也不错。但邓如兰并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她是个农家女子,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恼,于是请求家公让她外出求学。她的家公是个乡绅,思想开明,觉得让她去学些文化知识,知书达理,对门风有好处。于是,把她送进了韶州德华女子学校。

这一去,邓如兰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邓如兰实现了从小就想入学读书的愿望,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在学校认真学习,得到进步老师、同学的教育和帮助,不仅学习成绩上进,而且提高了思想认识,认识到了军阀混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尤其认识到了广大劳动妇女深受压迫的悲惨状况。

1924年9月,孙中山再次亲临韶关督师北伐,令广东农工军团来韶,分别深入曲江乡镇向广大民众宣传国民革命,开展农民运动。邓如兰见状,受到极大鼓舞。于是,当年寒假,她到东厢乡(今东联镇)参加农民运动,并结识了曲江县农运领袖、中共党员叶凤章等人。在叶凤章的指导下,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农运的浪潮中,随同东厢乡农会骨干一起深入到该乡各村和北郊皇冈等地,宣讲革命道理,发动贫苦农民起来参加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和向地主、土豪作斗争。

邓如兰在东厢乡工作期间,表现良好,给村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她的才智和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初步有了组织农会的经验。

1925年春节,邓如兰回到西河家里,她看到东、南、北郊的农运开展得轰轰烈烈,唯独自己的家乡西厢乡的农运却显得冷冷清清,感到心中有愧。内心产生的革命责任感和紧迫感,驱使她主动地联络和协助同乡的陈友德、张九成、孙靖等人一起努力,组织起西厢乡农民协会。陈友德担任农会主席,邓如兰担任农会妇女主任,很快便将西厢乡的农运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1925年11月,邓如兰应邀参加筹备和成立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曲江分会,并当选为该会的领导成员。她感到革命担子更重了,党和人民对她的信任让她的革命热情愈加高涨。她深入到曲江乡镇、乳源,言传身教,发动广大妇女起来反封建、反压迫,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积极参加妇女协会的各项社会活动。曲江各地的妇协配合当地农运的开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边有邓如兰的一份“汗马功劳”。

1926年秋,经过两年的严峻考验,邓如兰经叶凤章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邓如兰在参加“南韶连政治讲习所”受训中,刻苦耐劳,样样争先。蒋介石在广州发动“4.15”事变,大肆屠杀中共党员和工农群众。邓如兰加入北江工农自卫军北上武汉,后又按上级指示,返韶回到西厢乡老家。

邓如兰从武汉回到韶关。这时,韶关的白色恐怖如同乌云压顶。她不为白色恐怖所吓倒,坚信革命必会成功。她联系上西厢乡农会领导班子的陈友德、张九成、孙靖等人,坚持进行革命的秘密活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广东区委、省农会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组织“广东北江工农自卫军”北上武汉。邓如兰不顾家人反对,她放弃地主家庭的舒适生活,毅然离家和“南韶连政治讲习所”、“北江农军学校”第二期的全体学员一起加入北江工农自卫军北上武昌。她用自己清脆而又响亮的歌声去宣传鼓动,激励同志的士气,在一千二百多名北江工农军中都知道邓如兰的名宇。工农军北上行至湖南永兴县时,汪精卫叛变革命,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几经周折邓如兰随总部上至武汉,住在武昌徐家棚。不久,北江工农军的武装被陈嘉佑收缴后,邓如兰返回到韶关河西她的家乡。

当白色恐怖笼罩大地,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邓如兰始终如一地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她沉着坚定,等待时机,从不气馁,绝不为白色恐怖所吓倒。从1927年秋至1930年。邓如兰和张九成曲江(县委委员)、孙俊雄(孙靖)。陈友德(均是中共党员)一起坚持在曲江城西厢一带进行秘密活动,恢复农会会员达一百多人,她还组织了刘二妹等十余人的“姐妹会”和“十兄弟会”党的外围组织,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曲江西水农民武装暴动失败后,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曲江早期的农运领袖欧日章于1929年3月22日在龙归耙齿山战斗中壮烈牺牲,仅剩12人在山上坚持继续战斗,以张九成、邓如兰为首的西河坝党支部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捕杀共产党人,曲江县的党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邓如兰恢复的农会白天不敢在村中进行任何活动,只能在晚上到芙蓉山、木溪的九麻坑等地和船民中进行隐蔽活动。她发动码头工人罢工,起来和资本家进行斗争,迫使资本家修好码头,增设安全措施,提高工人工资。
当时,有一个资本家在西厢乡(今武江南路)开了一间米机(碾米工厂),唯利是图,只顾赚钱,不管工人死活。邓如兰听闻,非常气愤,亲自去到米机,发动工人团结起来和资本家作斗争。米机工人大多是西厢乡农会成员,他们团结一致,迫使资本家低头认罪,表示不仅不敢再虐待工人,而且还要增设生产安全措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并增加工人工资。这样一来,西厢乡的地主、土豪对她恨之入骨,资本家对她咬牙切齿。由于罢工斗争的胜利,鼓舞了西厢广大群众的斗志。资本家和地主豪绅将邓如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30年12月19日(农历十月三十日)晚上,邓如兰和西厢农会的执行委员陈友德等人在西河坝召开秘密会议,到会骨干一百余人。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曲江县委关于继续发动群众起来武装暴动,组织工、农赤卫队牵制敌人以配合赣南、湘南地区的武装斗争。由于邓如兰的家公(大地主、国民党曲江县党部执行委员)获悉这一重要消息,出首告密。国民党驻韶关第三独立团星夜出动兵力包围会场,八十余人不幸被捕,大地主肖庆祥连他自己的媳妇也不放过。认为邓如兰败坏了他肖家的声誉,只有杀了她才解心头之恨!他还不惜出重金给办案人,要求严惩邓如兰,经审讯后,有五十多名准予保释外,其余三十多名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被押往北江专员公署关押。后经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进行营救,部分获准保释出狱外,最后,邓如兰被定为重要人犯。
邓如兰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百般凌辱。敌人残忍地撕光她的衣服,用灼热的香火点烧周身,烧她的腋下、乳房、肚子和大腿……,刑曰“满天星斗”把她烧到全身伤残,满身火疤。但她仍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她骂不绝口,宁死不降。一九三O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广州《民国日报》、《大中华报》报导:“该批重犯,秉性顽强,坚不肯吐露同党,并狂呼为共产主义牺牲”。敌人日暮途穷,毫无办法。只好将邓如兰等处死。
1931年1月19日,敌人将邓如兰、张九成、陈友德、陈韵禄、彭石昌、林苟仔等6名革命者杀害于韶关北门外帽子峰山边。在行刑前,敌人害怕邓如兰在路上高呼口号,用破布把她的嘴堵住。邓如兰在赴刑场的路上,昂首挺胸,阔步向前,不住地朝路旁前来相送的民众含笑点头,表示谢意。她的壮举,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壮志头颅为党落,昂然含笑赴刑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