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清明时节的潇潇细雨,从通县侉子店公社小甘棠村后的一条小路上,走来了一队少先队员。他们在一座小小的墓碑前停下脚步,默默地悼念着她。几十年过去了,小甘棠 村后的杨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当年的红领巾早已长大成人,但甘棠村的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优秀的共产党员,在1947年夏季,为了掩护同村的党员干部,壮烈牺牲。她的名字叫杨秀英。
童年
1902年冬季的一天,在通县东南前北营村一位姓杨的农民家里,一个女孩呱呱坠地了。她就是杨秀英。但是,在那个年月里,女儿的出生并没有给苦命的父母带来一丝欢乐,因为他们知道,苦难在等待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像所有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小秀英没有值得留恋的童年. 当她还不及窗台高的时候,就整天替母亲抱着弟弟妹妹漫山 遍野地拾柴禾,挖野菜,瘦得只剩下了皮包骨。六口人的家庭只有三、四亩薄田。贫瘠的土地,众多的捐税,象一头贪婪的野兽,吞噬着父母的血汗.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 父亲被迫成年给地主扛活,母亲给有钱人当老妈子,做零工。 一年到头拼命挣扎,换来的还是饥饿。无奈,父亲只得咬牙向地主借了高利贷。从此,这一家人更加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随着年龄的增长,秀英渐渐地懂事了。每逢清晨,她抱 着年幼的弟弟妹妹,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子弟上学时,心里总要产生一连串的间题:为什么我们不能上学? 为什么我们总吃野菜?人间的不平,在她那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14年 ,秀英的母亲经不住生活的重担病倒在炕上。 眼看她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但没有钱医治。这位善良的,操劳了一生的农妇,终于撇下了丈夫和四个年幼的孩子,默默地闭上了眼睛。从此,秀英就用她那瘦弱、单薄的肩膀,为父亲分担生活的重担,艰难地拉批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这一年,她才十二岁。 两年以后,仅仅为了减少一张嘴的吃喝,父亲忍痛把她嫁到了小甘棠村的梁家。
觉 悟
秀英出嫁后,当年母亲病死的惨景依然时时浮现在她的眼前。她常想,难道我们穷人有了病就等死吗?不,不能。 为此。她开始钻研起中医来,并逐步掌握了针灸、拔罐子、 刮、打等民间流传的治疗技术。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找她治,她有求必应。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随叫随到,而且从不要任何报酬。渐渐地,这个外村嫁来的媳妇成了乡亲们的知心人、主心骨。当村里人因为打架或分家时,都要请她来作调解,作中间人。由于她为人正直、热情助人,受到了全村贫苦农民的爱戴和尊敬,为她后来开展革命工作,打下了群众基础。
1944 年小甘棠村的人民终于有了出头之日。8月,中国共产党通县一区区委工作组来到这里开辟工作,相继建立了村政权、农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 日支前等各项工作。秀英,这个苦水里泡大的贫衣女儿就立即成了党所信赖的积极分子。她从早到晚旋风般地忙碌着:串联群众投入抗日斗争,秘密搜集敌伪情报,给我军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一九四五年的春天,小甘棠 村的农会、妇救会正式成立,杨秀英同志担任妇救会长。
入 党
党的各项工作的进行,斗争形势的发展,使秀英的朴素感情逐渐上升为高度的阶级觉悟。而斗争生活的锻炼又把她变得更加成熟.就这样,在党组织的不断培养教育下,她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她已不再是一个仅仅为自家或本村乡亲们奔走的妇女了,而逐渐成长为一位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誓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了.担任妇救会 主任不久,一九四五年六月,她被正式吸收为中共党员。
人党以后,秀英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立即投人了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工作。她出席党召开的会议,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组织妇女们进一步作好支前工作。她及时地完成党布置的各项任务,很好地配合了其他方面工作的展开,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斗争的形势愈加复杂。很多原来的日伪人员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党的走狗。特别是秀英所在的地区是属于根据地的边缘,时常受到地主还乡团和土匪的袭击和骚扰。斗争的残酷吓不倒秀英,为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在党的领导下,她积极领导群众进行土改反霸的斗争。特别是在当时群众还有顾虑的情况下,她每天和同村支部的同志们一起到群众家里进行艰苦的说服动员工作,消除了乡亲们的顾虑,提高了大家的阶级觉悟,并先后打击了尅扣群众粮 食的反动富农梁、贾二人,又领导大家斗争了恶霸地主陈国治、赵世春等人,使土改工作顺利地进行。然而,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正当我党 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蓬勃开展时,那个被斗争过的恶霸地主、原日伪新民会主任陈国治逃到了通州,投靠了国民党反动派,当上了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为了进行反攻倒算,他组织了壮丁队等反动武装,与国民党的自卫队勾结在一起,在小甘棠村修起了炮楼,对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疯狂的镇压。1946年7、8月间,先后将刚成立的农会主任和副村长杀害,并扬言决不放过一个共产党员。反革命的气焰极其嚣张。
面对敌人的屠刀,秀英没有退缩。党组织,村政权遭到敌人破坏后,她毅然担起了组织群众全面工作的重任。针对当时该地区敌我双方拉锯的特点,她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斗争方式,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搜捕。为了继续给我军输送军鞋、军袜等物资,她一方面动员有亲朋在城里的群众从城里买布,用把布缠在身上或者做成被子的办法送回,另一方面在村里秘密组织许多妇女在两三天内赶制出来,然后利用卖菜、串家的机会把军鞋等送到指定的地点,及时支援了前线的战斗 。
献身
秀英在党的领导下,团结群众,大力支前,坚持对敌斗争,使反动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小甘棠村的地主、富农们做梦都想除掉这颗 “眼中钉”。他们秘密地勾结国民党匪帮,处心积虑地阴谋将她杀害。
1947年旧历7月22日上午,驻通州的国民党自卫队、壮丁队等百来个匪徒,在匪大队长崔林山率领下,突然包围了小甘棠村。匪徒们事先派了两名特务把秀英抓捕到村中的大庙里,又胁迫未及逃出的四、五十名群众到庙里开会。一时间,庙门口和各个街道口布满了岗哨,大庙围墙上和屋顶上架起了机关枪,一片杀气腾腾的恐怖气氛笼罩着整个村庄。这时侯,崔匪一面持枪强迫群众挖埋人的坑,一面对秀英进行审间:
“你是共产党 、妇女主任?”
秀英明白敌人这次来决不会善罢干休,她看到新任村长、 农会主任及部分党员干部都在人群中,为了避免更大损失,她在片刻之间已下定了牺牲个人以保护村中党员、干部和群 众的决心。
秀英昂首挺胸,十分镇定而有力地回答说:
“是我!”
“农会主任 是谁?”
“是我!”她回答得更坚决。
“村长是谁?”
“是我!”
“谁给八路军送粮、送鞋、送东西?”
“也是我!”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
崔匪不死心,对秀英说:
“只要你招出谁是共产党 ,谁是干部,就放了你。”
“党员、干部就我一个人。”
崔匪一无所得.
全场气氛紧张万分,干部、群众都为秀英担心。但是,听到她简短有力的语言,看到她在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大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不顾危险,纷纷拥上前去,要求崔林山释放秀英。
秀英看到乡亲们在这样危险的关头,依然对自己这样信任,这样热爱,她全身热血沸腾,急忙安慰大家说:
“乡亲们!我死了也就是干革命到底了!”
崔匪气得脸色发青,不知如何是好。他慌忙地下了命令,把秀英同志活埋了。
小甘棠村人人悲 痛,个个落泪。人们说: “秀英死得刚强英勇。”
(石晓铃)
来源:《北京女杰》 编者 北京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