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大青衣史依弘二十年后又演柯湘

现代京剧《杜鹃山》原是上海青年艺术剧院于1963年上演的同名话剧,后由北京京剧院改编为同名京剧。说的是在杜鹃山上,女党代表柯湘带领当地农民武装,消灭了反动实力,一同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的故事。《杜鹃山》虽不是当年8个京剧样板戏之一,但在很多戏迷心中依然是红色题材现代戏的经典。
一对浓眉,两只杏眼,梅派大青衣史依弘一提起20年前出演现代京剧《杜鹃山》女主角柯湘的造型,就羞得笑起来,直言当年自己还不太会化现代妆。如今的她已经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妆发,昨天在朵云书院戏剧店的分享会上,史依弘的妆面清淡大气,超短发型虽不似当年的“柯湘头”,却也气场十足。谈起这台本月上演的复排经典,史依弘坦言,希望这一次的柯湘也可以美一点。
《杜鹃山》的音乐是刚柔并济的,一如史依弘饰演的柯湘。柯湘作为共产党员,气质是刚强的,在面对群众时,要与他们心连心,是柔和的。人物形象立体了,她的音乐形象立体了。指挥王永吉表示,这样的刚柔并济是当初作曲配器创作时就完成的,在指挥二度创作上,他进一步把它增强,展现音量音色以及情绪上的变化。

而从2001年开始算,和史依弘搭档的演员已经换了三波。在这次《杜鹃山》里,史依弘成了大姐大,其他演员都是80后和90后。史依弘说,这批青年演员有着很好的传统戏的功底,但是对革命现代戏知之甚少。所以排演的过程,也是她带领青年一代重温历史,传承现代戏传统,学习前辈革命精神的过程。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教益。
2001年,上京请来了导演高牧坤创排《杜鹃山》,他曾是北京京剧院首版《杜鹃山》的副导演。看到20年前的剧照,史依弘很惊讶,你们从哪里找来的?这20年里,她身边的配演越换越年轻,也使她想起许多与高牧坤导演排演时的故事。

排练厅里,大家第一次对台词,史依弘念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所有人都笑了:“姐姐这次像个男人!”年轻的同伴有些没有看过首版主演杨春霞的戏,其实,史依弘完全是模仿杨春霞的唱法,以大小嗓结合,否则人物立不住。史依弘觉得,柯湘这样一个领导者的形象,得按小生的路子走,如果完全用小嗓,就显不出她的刚烈。

大伙儿这一笑,搞得史依弘都有点不自信了。这时,高牧坤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大家说:“笑什么笑,就是这么念的,她念得非常好,一定要有自信,就这么念下去。”

史依弘坦言,她演《沙家浜》并不是很合适,阿庆嫂这个很厉害的老板娘,对她来说有点难,“《杜鹃山》正一些,在气质上比较适合我”。

同样是在排练厅,史依弘唱道:“普天下受苦人同仇共愤——同恨人间路不平,路不平——怎忍心旧伤痕上又添新伤痕”,到这里,高牧坤说“别动”,她又继续唱“痕——”

高牧坤招呼大家:“别动,太美了,你们过来看看。”一帮人围过来,史依弘也没敢动,高牧坤琢磨,挺好,以前的柯湘,太粗犷了,她这个挺好的。可是,这个柯湘太美了,可以这样吗?

柯湘是个女人,怎么不能美呢?高牧坤担心自己的看法不客观,又叫了几个人过来看,史依弘这样像不像柯湘?太美了会不会脱离了革命的劲儿?最终,大家觉得,时代的审美不一样了,展现女性柔美的一面,未尝不可。

在史依弘看来,《杜鹃山》作为一部现代京剧,积累足够多,不管是文本、唱腔、音乐,还是编排、舞美、节奏,已经走到一个高峰了,但是又牢牢抓住了京剧的本体,太牛了。

演柯湘这个女汉子,其实需要调动演员自身所有的积累。史依弘年少时学过的所有女扮男装的戏都用得上——花木兰、“挡马”里的杨八姐等,传统戏的功底越扎实,在现代戏里面就会展现得越好。

《杜鹃山》的人物群像塑造得细腻生动,没有龙套,每一个人都得入戏。诗词化和格律化的念白朗朗上口,音乐唱腔也巧妙融入西洋乐器和地方戏等元素。比如,唱段里,“景颇山上的风啊”是向民歌学习的,是民族范儿,“党指挥枪,党指挥枪”是歌剧,超越了京剧的唱腔,但又一点不违和。

史依弘还提到一个细节,当年首版创排时,第一幕换第二幕时,舞美队正在台上换景,导演拿着秒表说,你们换一次看看多久。第一次,50秒,第二次,45秒,反复几次后,导演对作曲家说,写45秒的音乐。史依弘感慨:“如此严丝合缝地去创作一台戏,怎么会不好看呢?”

图片

图片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