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篇 作者 涵韵
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过。中国的女子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在残酷的抗战年代,国难当头、大敌当前之际,她们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易县大地上也同样演绎着这样的传奇,女性以特有的坚韧和勇气,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擎起了抗战救国的“半边天”,展现了艰苦奋斗、胸怀大局、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追忆巾帼英雄魏彩珍的感人事迹,感悟英雄的精神。
魏彩珍是个穷苦的庄稼人,从小连个名字都没有,后来嫁到菜园村是丈夫许连生帮她起的名字叫彩珍。
1939年春,晋察冀军区的一分区在狼牙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菜园村也住上了八路军,组织妇女上识字班学文化,宣传抗日政策,魏彩珍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投身了革命,她丈夫、小姑参加了民兵,她和婆婆在家里做军衣军鞋,护理伤病员。
西山北乡菜园村
抗日战争时期,菜园村是全县有名的堡垒村,一分区的领导经常到这里召集徐水、定兴等县的县、区、村干部开会,而魏彩珍家就成了革命干部来来往往的落脚点。朴实善良的魏彩珍,总是热情周到的安排好同志们的生活,每次党员、干部在她家开会,她和婆婆都要轮流在门口放哨,当时环境残酷,又逢灾年,全家人吃糠咽莱,她却把节省下来的粮食招待来往的干部和伤病员。一分区的干部都称赞她家是狼牙山下的一座革命堡垒。
1942年春,日寇大举进攻狼牙山,魏彩珍这时已有7个月的身孕,她的丈夫发疟疾正在家养病,他们夫妻二人接到区委的来信,希望她们将革命后代唐小树保护抚养起来。
5月2日那天,爱人许连生带着民兵外出查看军鞋和粮食。就在这天上午村口放哨的民兵不幸被敌人抓去,消息树没倒下,日军顺势进了菜园村。同时把山北、娄山、于家庄一带的男女老弱约有1000多人被日军集中到菜园这条沟。
日军进村后,见人就杀,见房就烧。为了掩护小树的安全,魏彩珍扶着年迈的婆婆,带着八岁的小树翻过南山躲进了一条荒沟里。没走多远,发现敌人也进了这道沟。在这紧急时刻,为了让小树逃出虎口,婆婆在前边掩护着小树向山崖上跑,彩珍在后边向敌人扔石头拦截鬼子。由于敌人越来越多,小树没跑多远,手无寸铁的婆媳俩身负重伤。婆婆因年老体弱当时就晕倒在地,彩珍顾不上老人,忍着伤痛追上小树,和逃难的人群一起被截到了花草峪。
被日军烧毁的村庄(刘峰拍摄)
乡亲们坐在石崖上怒视着,日伪军端着刺刀一个个逼问:“八路军在哪里?粮食藏在哪里?”没有一个群众吭声。日寇达不到目的,就用用刺刀对准老百姓挨个挑,当场挑死了30多人,刺伤了100多人。对于鬼子惨无人道的野蛮行径,彩珍握紧了双拳,想冲上去与日寇拼杀。她看着身边的小树,想想区委的嘱托,再想想自己肚子里即将出生的小生命,只好压着心里怒火,捂着伤口,拉着小树挤进人群,把小树压在自己身底下掩藏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日寇一眼就看出她就是在半路上用石头打他们的那个妇女。于是一把将彩珍拉了出来,问她:“八路军在哪里?粮食藏在哪里?”“不知道”,恼羞成怒的日军一边劝降,一边威逼利诱。但是魏彩珍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骨气,誓死不说一句话。
日寇见问不出来,照着彩珍的身体就刺,鲜血从身上流到了脚下。她咬紧牙关,大声怒骂。穷凶极恶的日寇在她的身上了又刺七、八刀,最后还将刺刀扎进了她的嘴里,把她的舌头搅烂了,英雄的魏彩珍倒在了血泊中,同时牺牲的还有她那七个月大即将出生的孩子。她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同敌人英勇搏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一个十分瘦弱的女人,硬是以坚强的身躯扛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
如今,魏彩珍的故事和精神留在了这块红色的沃土上,刻在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心里,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