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又创造一大奇迹,堪比四大发明!顶10个三峡,全人类不愁没电

来源:快资讯 诸葛小彻

图为纳米发电机

除四大发明外,中国又创造一大奇迹,效果堪比四大发明,作用能顶10个三峡,如果投入大规模应用,将能够让全人类不愁没电用,这就是中国发明的纳米发电机项目。

图为纳米发电机

中国搞出了第5大发明?中国纳米能源技术亮相,发挥的效果能顶10个三峡,满足几亿人的用电需求,能将每一个移动的人体都变成移动的”充电宝“,满足重要的用电需求。

美国《科学》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王中林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正在北京的王中林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这是我在这个研究领域10多年最让我激动的发明。”他认为这是国际纳米领域的最让人激动的重大发现,它一定会引起整个纳米学界对纳米电源方面研究的巨大热潮。

作为佐治亚理工学院校董事讲座教授和工学院杰出讲座教授,王中林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系主任、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这项工作是他和博士生宋金会共同完成的。

王中林认识到氧化锌独特的半导体、光学和生物学性能,具有其它纳米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他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以氧化锌为基础的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2001年,他们在《科学》杂志上报告首次合成氧化锌半导体材料带,这篇论文已被引用1100多次。之后,他们又研制出纳米环、纳米螺旋等器件。

王中林相信纳米发电机无论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方面都将有广泛的重要应用。他说:“这一发明可以整合纳米器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系统,它可以收集机械能,比如人体运动、肌肉收缩等所产生的能量;震动能,比如声波和超声波产生的能量;流体能量,比如体液流动、血液流动和动脉收缩产生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纳米器件。这一纳米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足够供给纳米器件或系统所需,从而让无纳米器件或纳米机器人实现能量自供。”

鞋内装上一个"纳米发电机",人们一边走路一边便可给手机或者MP3播放器充电。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有望成为现实。

王中林还表示,单个的纳米发电机虽然研发出来了,但其毕竟功率有限。未来真正投入使用的话,必须要有大量的纳米发电机共同工作,组成一个"发电机组"。因此,课题组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要想办法研发出多个纳米发电机联合发电的装置。

自从人类进行了第2次工业革命之后,电能几乎成为了人类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种能量不管是城市街道上的路灯,还是家庭使用的各种电器,甚至是工厂的生产,机器需要开动,都需要庞大的电能供应,,而巨大的电能需求,又促使着人类进行各种类型的发电机的技术研发,迄今为止人类人类已经开始使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光伏发电甚至是燃气轮机和核电站进行发电,但这些发电方式显然都有一定的弊端,或是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是难以进行维护,又或者是生产发电器材的过程中污染较大,而除此之外,这些发电方式也很难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体内的各种用电器械所需要的电能。

图为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

典型例子就是专门为心律不齐或者是心脏病人员安装的心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这些器械往往需要依靠锂电池进行供电,并且电池通常需要和起搏器共同埋设在人员体内,但锂电池并不能保证终生不必更换,通常来说每过8~12年心脏起搏器就需要整体进行更换,这将导致病人又不得不进行一次手术,而这样的手术事实上会对患者造成不小的困扰,毕竟手术不仅带来经济压力,还带来身体上的一些损伤,因此有关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研究通过人体进行发电并为心脏起搏器进行供电的技术,而这一研究的产品就是纳米薄膜发电机。

纳米发电机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特殊纳米材料,例如氧化锌的压电性能与半导体性能,把这种材料受到压缩和弯曲时,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原理略有不同,是通过一块极小的碳片和铜片之间相互的摩擦来产生电能,而将这些纳米发电机植入人体内之后,人体的日常活动就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导致纳米发电机的纳米材料发生不停的摩擦或者是压缩和弯曲,从而源源不断地为体内的电池提供电能,达到终身不必更换起搏器的效果,这对于遭受心脏问题困扰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技术提升,一方面心脏病患者不再需要为屡次更换心脏起搏器而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免去了多次承受开胸手术的痛苦,对人体健康更为有利。

图为纳米发电机原理

而出了医疗上的用途之外,这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同样可以为一些佩戴式的小型电子设备功能,达到大大延长使用时间,甚至终生不用更换电池的效果,可以说这种纳米发电机一旦大规模投入使用,必然产生极大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