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好女儿,蓬莱英烈韩世瑛

图片

韩世瑛,1918年4月出生在蓬莱城里南天门街。少年时家境贫困,父母拖着一群年幼的儿女,过着艰难的生活,那时和她年龄相仿的孩子都上学了,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也勒紧腰带、省吃俭用,让她到本街一户私人教师家里学习。韩世瑛深知家庭的难处,知道学习机会得来不易,入学后刻苦用功,成绩经常在优等生的行列。

1937年“七七”事变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下。胶东半岛在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了若干次武装起义,人民群众的抗日呼声越来越高。韩世瑛也和绝大多数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初,她参加了“三军二路”,被分配在蓬莱县抗日救国民众动员委员会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蓬莱县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1940年调胶东地区民众动员委员会工作。民众动员会和妇女救国会大量的工作是发动群众,壮大革命队伍。她深入农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每到一个村子,就帮助群众担水烧火,缝洗衣服,纳鞋底,样样都干,群众也主动找她问长问短,愿意向她反映情况,找她商量问题。有一次,日寇“扫荡”时,她被包围在一个村子里,正是由于群众掩护她才安全脱险。

当时胶东大部分地区属游击区,工作环境艰苦,日伪碉堡林立,敌人时常疯狂“扫荡”。部队和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团体都没有固定住址,经常转移。她跟男同志们一样,与战友们一起背着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有时夜宿山洞,有时露宿山坡,有时几餐吃不上饭。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工作多么艰难,她始终情绪乐观,意志坚定。

韩世瑛参加革命队伍后,还经常教育她的弟弟妹妹们,鼓舞他们一起参加革命。她回家探亲或是写信时,总要讲抗日救国的伟大意义,讲共产党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使家人们受到很大教育和影响。在她参加革命队伍后的第二年,她的爸爸和大妹妹韩波、大弟弟韩迎先都先后参加了抗日队伍。1939年我军撤出蓬莱城,为避开敌人对抗日家属的杀害,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她的妈妈和年幼的弟妹从城里带往革命根据地,安置在郝家村。有一次韩世瑛到郝家村看望妈妈,遇到日伪军大“扫荡”,情况很紧急,她的妈妈藏在东山的一个大洞里,她刚要走,她的妈妈拉住她说:“这个头(指她短发,当时一般农村姑娘都梳辫子)出去叫鬼子一看就会认出是八路军,不能走!”但她坚持要走,她说:“反‘扫荡’任务重要,革命工作需要我回去。”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和五个弟弟妹妹全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冬季,韩世瑛在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结束,由鲁南返回胶东途中遭敌袭击,由于敌众我寡,她负伤后被俘。敌人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她投降。韩世瑛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被敌人残忍地活埋。县城解放以后,蓬莱县政府将画河西的一所小学命名为世瑛小学,以志纪念。

资料来源:蓬莱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