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柯湘” 杨春霞,四十年后再唱《杜鹃山》燕守平伴奏,经典再现

来源:搜狐网 作者 京剧艺术

杨春霞、马永安主演的《杜鹃山》,虽在所谓"八个样板戏"之后问世,但称得上是现代京剧中的一出"骨子老戏"。它诞生于1963年,最初由宁夏京剧团移植于同名评剧。宁夏京剧团远在西北,但主要演员出自北京(原总政京剧团),也是名角荟萃。1963年春天,该团赴东北巡演期间,观摩了沈阳评剧院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杜鹃山》,为其内容的传奇色彩所动,觉得更适于用京剧艺术表现。不久,由殷元和、孙秋田执导,李鸣盛、李丽芳主演,移植上演了《杜鹃山》。

同时,《杜鹃山》也引起北京京剧团的兴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赵燕侠挂帅出征,隆重推出《杜鹃山》。"四大须生"之一的京剧泰斗马连良,在剧中配演"郑老万"一角,以绿叶扶红花,可见其阵容强大。1968年左右,北京京剧团《沙家浜》的编剧汪曾祺接到指令:脱离原话剧改编《杜鹃山》,由此出现了一个《杜撰山》,后觉不妥又改名《杜泉山》。

《杜泉山》仍由裘盛戎主演,他精心设计了主要唱段,遗憾的是这一稿未获通过,裘盛戎自此失去登台的机会,不久饮恨去世。恰在这一期间,上海的王树元(原话剧编剧)、黎中城(后任上海京剧院院长)也在改编《杜泉山》。于是,中央有关部门决定京沪合作,成立了由王树元、黎中城、汪曾祺、杨毓敏4人组成的创作组,在汪曾祺的《杜泉山》上加工整理。我那里是中学生,在国庆汇演一类戏剧广告里,就见过《杜泉山》。

1970年,剧本定稿,恢复《杜鹃山》剧名,但主要人物贺湘、乌豆、温七九子更名为柯湘、雷刚、温其久。随后多方遴选演员,主演基本敲定,唯柯湘一角久悬不决。1971年5月一个周末,上海京剧团的杨春霞演完《海港》回家吃饭,突然接到团里"星期一立即去北京报到"的电话,并嘱她作好长期离开上海的准备。当杨春霞登上飞机时,时任国务院文化组成员的于会泳(后任文化部部长)已在机舱,告知她被确定为《杜鹃山》柯湘的主演。

毛泽东主席观看之后,觉得唱腔音域太宽,有些地方定音太高,演唱难度大,建议再搞出一套低唱腔设计,以便于民间传唱。因此,《杜鹃山》破例有了两套唱腔。 周恩来总理一直关心《杜鹃山》的改编和演出,常安排《杜鹃山》招待外宾。记得,曾从报纸上看过《杜鹃山》远赴阿尔及利亚访问演出的消息。1974年,《杜鹃山》拍成影片在全国播映,不少老戏迷赞许它"京剧味"更浓。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