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乳名大雁,字妙春,1921年出生于大冶镇教师家庭,其父郭俊,字超越,曾任省立一、二女中教员。郭亮1929年随父迁居武昌。1936年秋,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郭亮在其父的影响下,阅读进步书刊,结识进步同学,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同年,由孙士祥介绍加入共产党,任第二女中党支部委员、武汉青年救国团武昌区团部组织部长。
1938年5月,受中共鄂南持委派遣,随同郭益进、林平等回大冶,成立大冶中心县委,任宣传部长,领导大(冶)、阳(新)、鄂(城)三县的抗日工作。
郭亮、林平等在刘仁八村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随后,大冶中心县委以新四军驻大冶通讯处的名义发出请柬,邀国民党阳新县第四区区长马华书、联保主任马振亚等各方代表赴项家山谈判,商讨抗日大计。
马振亚等公开反对抗日,郭亮、林平、马泛舟等据理驳斥,最后达成协议,决定由马振亚出具证明,由共产党员马何卿、朱明月等带领项家山群众到彭河村运枪抗日。
会后,马华书背信弃约,设伏抢枪,将中心县委成员全部逮捕,并关押在傅家山,严刑拷打。匪徒们首先杀害了欧阳其家同志,接着杀害了刘青等十人,留下了郭亮。她被五花大绑着,站在一块红苕地角上。马振亚见郭亮容貌端正,企图劝降,郭亮痛骂不止,匪首马振亚指使匪徒用石头塞住郭亮的嘴。石头大,塞不进去,匪徒就用枪托硬塞,震得郭亮牙齿脱落,满嘴喷血。她吐出血牙,怒目而视。马恼羞成怒,揪住郭亮的头发拖到大石块上砍下头颅。17岁的年轻女共产党员、风华正茂的抗日女干部,就这样被凶恶的敌人杀害了。
1965年,郭亮遗骨由政府迁回大冶安葬。2011年,大冶政府将郭亮等烈士墓一起迁入大冶市烈士陵园,并修大理石墓,刻其功绩于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