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烈 陈云仙

陈云仙1929年出生于 山西五台 山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
1938年八路军赴抗日前线,路经五台县,其父陈炳煌将她托负外祖母后,毅然参加革命队伍。
1940年陈炳煌回乡探亲,她坚决要求随父同去参加革命队伍。
5月,到河北省阜平县广安村,在边区“抗日建国学院”挺进队当勤务兵。在此期间,她得到党的关怀和教育,边学习,边工作。她能吃苦,努力学习,关心同志,尊敬领导,很受大家喜爱。
1940年秋,加入华北联大文工团,先后在儿童剧团和文工团工作,她天真活泼,性格倔强,解歌善舞。
1942年,日军加紧对边区的封锁,环境十分恶劣,党组织把她转入阜平县槐树庄小学读书,并担任了学校业余宣传队队长。经常带领同学们开展文艺宣传活动,慰问伤病员,鼓励大家坚持抗日斗争。
1943年9月16日,日军发动“大扫荡”,党组织将她隐蔽在槐树庄以西的干石沟村。
10月中旬,日军突然包围该村,拷打威逼她说出共产党和坚壁的物资。面对敌人,她咬紧牙关,拒绝回答。敌人多次用刺刀顶着她的胸膛逼问,只说:“不知道”。敌人无奈,欲将她押回据点时,她奋力反抗,挣脱敌人,向乡亲们方向跑去,敌人开枪,左臂中弹倒下,鲜血染红衣裳,她又顽强地站起来,指着敌人骂道:“强盗、汉奸1”敌人再次开枪,壮烈牺牲。
1983年9月,曾在晋察冀边区与烈士共同战斗过的10位战友,以晋察冀文艺研究会的名义募集资金,特为这位在阜平县和五台县数千革命英烈中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建造了一座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