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 作者: 孙泽恒 赵雪 赵云
翻阅廊坊市永清县和霸州市的英烈史料,在以血性男儿为主的河北抗日烈士谱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名字在民众中广为传颂。她风华正茂,逃离封建束缚,接受革命洗礼,为保护党组织而埋骨他乡;她参加抗日工作不足一年,用22岁的生命和宁死不屈的意志,感染了永、霸两地的人们,她的名字叫陈秀华。
记者走访了抗日烈士陈秀华的故乡霸州市南孟镇任水村,采访了她的本家弟弟陈迎。
婚后受辱无奈逃离婆家
据资料记载,1918年,陈秀华生于任水村,父母都是朴实憨厚的庄稼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成了一个安静、温婉的大姑娘。1938年冬,带着对婚姻的憧憬和迷茫,20岁的她嫁到了县城。
婚后,陈秀华严奉古代“三从四德”的传统,一心想做个贤慧孝顺的好媳妇。但事与愿违,在生活中,她发现婆婆作风不好,和日寇汉奸勾勾搭搭,她却不敢声张,忍气吞声。婆婆见其温顺体贴,竟生邪念,欲拉儿媳下水,企图强迫她侍奉敌人。面对这天大的耻辱,陈秀华宁死不从。婆婆恼羞成怒,强迫儿子虐待媳妇。陈秀华的丈夫是个毫无男子气的人,他与母亲联合起来,对陈秀华非打即骂。
1939年5月的一天,陈秀华趁婆婆和丈夫不在,逃回了娘家。刚在家住了七八天,她的父母就有些坐不住了,一再催促她回婆家,并劝她“在家从父,出嫁从夫”。面对父母,陈秀华无可奈何,她把心一横,投奔了住在南孟镇东北岸村的舅舅家。
“陈秀华和我是本家亲戚,我管她爸妈叫大伯、大妈。他们家姐妹三个人,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叫陈秀芝,一个叫陈立民。除了妹妹,就是我跟她最亲、最近了。”在采访中,今年83岁的陈迎说,由于当时年幼,他对于这位年长他14岁的姐姐印象不多,只依稀记得她长相俊俏、高个子、体态均匀,裹了一双小脚。
投奔舅舅走上革命道路
陈秀华的舅舅李景云是共产党员,其家是抗日的堡垒户,县、区干部经常住在他家。霸县妇救会干部陈健对秀华的遭遇十分同情,一有机会,她就找陈秀华谈话,讲妇女翻身解放的道理。渐渐的,陈秀华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1939年9月,陈健调永清县任县妇救会主任,陈秀华跟随她到永清参加了妇救会工作。
在抗日战争年代,革命者大多是男性,很少有女性的影子。陈秀华的出现,激励了正在遭受压迫的女性们。刚参加工作时,陈秀华既不识字也不敢当众讲话。然而,她并不气馁,为尽快承担起责任,她随身携带识字课本,有空就学,逢人就问,哪怕吃着饭,也要把课本放在旁边,一边吃,一边看,一边比划。当地的老百姓都被她的决心和毅力所折服,又是赞扬,又是鼓励。1940年2月,陈秀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她担任了永清县五区妇救会主任。此后,她整天奔波于各个村庄,动员姐妹们走出家门,参加抗日工作。当时,五区位于永清县城南部,已被日伪军占领,表面上都是伪政权,抗日环境艰苦。陈秀华初到这里时,人生地不熟,常常因找不到稳妥的安身之处而露宿田地里,三五天吃不上一顿热饭。碰上敌人清剿,一天不知要转移多少个地方,走多少路。
转移中被捕英勇就义
当时,虽然五区一带是抗日游击根据地,刘靳各庄乡(今为刘街乡)、后奕镇等地仍布有敌人的据点和炮楼。陈秀华等抗日工作者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为了抓捕干部,敌人在各村布下了眼线。
1940年8月中旬,驻刘靳各庄村(今为刘街村)的日本翻译刘元章的警卫员王泽田,在五区区长王志刚的争取下击毙了刘元章,缴获了4支手枪。为解除王泽田的后顾之忧,王志刚将其家属接出来,交由陈秀华负责保护。8月15日,陈秀华携带王泽田的家属,潜入了董相庄村(今位于永清县后奕镇),并借机向村党员干部传达上级重要通知。不料,这一行动被敌人探知了。驻后奕镇的伪军头子于贵迅速率队围剿。陈秀华察觉情况有变,准备转移。在转移中,伪军冲进了屋子。就在被捕的一瞬间,陈秀华把通知吞进了肚内。
陈秀华被捕后,于贵把她交给了驻刘靳各庄村据点的日军。由于敌人戒备严密,党组织几次设法营救,都未能成功。抓到了陈秀华,敌人很高兴,妄想在她口中得到抗日组织的重要情报。于是,在审讯中,敌人三番五次地以金钱、财物利诱,又许诺封官对其进行欺骗。面对诱惑,陈秀华不为所动。
敌人花招使绝都不奏效,便露出狰狞面孔,用鞭抽、棍打、狗咬、火烫等毒刑狠狠折磨陈秀华,但陈秀华依然一言不发。见此,日寇头目按捺不住了,冲上前去揪住了陈秀华的一缕头发,狠狠摇晃她的头说:“你们的党组织在哪?你的同伙都是谁?再不说,就把你的头发揪光!”陈秀华怒不可遏,将唾沫啐在了日寇头目的脸上,破口大骂:“我是共产党员,愿杀愿砍随你们便,休想从我嘴里得到什么,胜利一定属于人民,你们不会有好下场的!”日寇头目气极败坏,吼叫起来:“揪光,揪光,把她的头发统统揪光!”几个日寇一拥而上,揪光了陈秀华的头发。尽管如此,陈秀华依然没有吐露半个字,敌人一无所获。
1940年8月23日拂晓,刘靳各庄村内外死一般的寂静。敌人早早地在村外树林中挖了一个大深坑,天不亮,日寇就将陈秀华带到大坑前,恐吓要杀了她。见此,陈秀华面不改色头不低,怒视敌人,一字不发。突然,她使尽力气,纵身跳下坑中,英勇就义。为了心中的信仰,她英勇献出了22岁的年轻生命。
精神永传陈家一门出了两位烈士
陈秀华没有后人,没有坟墓,没人知道她沉睡在哪里,她好似匆匆来到人世间,活了22年,又匆匆回去了,像她就义时一样,没有一丝留恋。每年清明,她的家人甚至不知道朝着哪个方向拜祭。但陈家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人们也没有。
陈迎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膝下已有众多儿孙。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吃过苦、见过敌人杀人的陈迎却依然住在村子里。三年前,他买下了陈秀华家的房子,和老伴搬进了姐姐生活过的地方。“以前,我住在姐姐家西边,两家仅一墙之隔。一晃70多年过去了,姐姐要是活着,现在得90多岁了,我很想念她。”
英雄已逝,精神永传。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陈秀华,陈家还有一位烈士。他叫陈广惠,是陈迎叔伯二哥的孙子。“陈广惠在兰州军区当兵,那天是正月初二,他结婚没多久,正和媳妇在盐水河边玩,有四个小孩在冰上玩,把冰面踩塌了。他把这四个孩子都救上来了,自己却淹死了。他死的时候才20多岁,要是活着,也得有40岁了。这事在县里面都有记载呢,我们家出了两位烈士,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