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秉才
黄惠芳同志是从化县人,出生于工商业地主家庭,幼年丧父,母亲携大她和一个姐姐。抗日战争爆发那年,黄惠芳在从化读完初中到广州读高中,1938年日寇南侵广州告急时失学回乡。
1939年初在国民党154师政工队的地下党组织推动从化知识青年组织一个抗日救国团体,名群策救亡会,黄惠芳同志参加了这个团体。同年7月,黄惠芳同志在从化温泉参加了地下党,成为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中五个成员之一。10月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吴惠芳同志被 送往曲江参加 广东省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此后,她便留在曲江搞妇运工作。
1945年,粵北党组织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动员 组织大批党员到东江纵队参加青训班。这就是有名的“回东运动”。黄惠芳同志执行党组织的指示,参加 了回东“行动。她与李瑞花等同志一起回到从化准备经广州去东纵。后因交通困难,受阻于从化家乡内暂居。刚巧这时从化县的邬澄心、谢秉才两同志奉党组织命令从粵北翁源经英德东乡、佛岗、湛江,从化到增城油麻山与在这里活动的东江纵队第四支队联系,打通从陆路往东纵的交通线。邬、谢返抵从化时,知黄惠芳等同志在家,因此邬、谢两同志在完成第一次联系任务后,决定由邬澄心一人返粵北汇报,谢秉才同志即由从化约黄惠芳、李瑞花、刘桂珍几位同志再返回东纵四支队。适这时四支队在当地新建立了民主区政权,需要干部开展群众工作,黄惠芳等同志便留在四支队工作,不再到青训班学习。
1945年3 月,由东纵政治主任杨康华同志所领导的江北指挥部趁着部队力量比较集中 ,准备组织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北上的好时机,为了扩大影响,打击反动的顽固势力。江北指挥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由国民党反动军队所纠集起来据守在龙门麻榨的土匪武装进行一次袭击。黄惠芳同志参加了这次战斗。战斗结束后,部队转移到罗浮山酥醪观进行整训。当时因广州日寇大举向粵北,湖南、广西等地进犯,形势有利于迅速扩大武装活动范围。由邬强领导的江北支队以及由蔡国梁同志领导的西北江支队,很快便 向粵北挺进。黄惠芳同志随北江支队北上,经增城、从化、佛岗,到达英德东乡鱼子湾桥头一带时,由于当地地下党组织力量比较强,北支队便在这里大力开展群众工作。黄惠芳同志被分配到附近搞筹粮,筹钱支援部队活动。
七、八月间,国内外形势急转直下,日寇接近败亡,直线向粵北、广西等地进犯的日军纷纷南撤。原来不战而退的国民党军队尾随日寇南回。到达翁源、英德等地的国民党军队,竟向我们在这一带地区活动的北江支队进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部队被迫转移。黄惠芳同志来不及赶回部队,她在撤离工作地区,越过一座小山岗时,遭遇国民党军队开枪射击,黄惠芳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当时惠芳年仅26岁。
敌人离开后,部队曾几次派人去寻找惠芳同志的下落。当地群众反映,当时国民党军队开枪射击后不久,在一个小山坑里发现有一枝钢笔,一束头发,及一些破碎纸屑。亦可能就是黄惠芳同志的遗物。亦有群众反映过,有人收拾过一具女尸埋葬在附近的树林中,但查遍各处亦无法发现所埋新坟地。
有关黄惠芳同志牺牲过程,以及群众反映的情况 是解放后我在中山斗门工作时,适遇1945年在打麻榨受伤的一位杨同志了解的。他后来也随北支北上,及后又随东纵北撤,解放华南时南下,杨同志他已是营教导员。他所在的团驻守在斗门等沿海地区。团政委徐慧兼区委书记,杨同志兼组织委员 ,我是七八联区区长。我们在谈到惠芳同志牺牲时,杨同志还表示伤心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