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石城】巾帼英雄胡凤香的故事
2017-09-14 18:30
这是一片热土
山川秀美,气象万千
这是一方舞台
人杰地灵,海纳百川
石 城
ShiCheng
这里是石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起云涌,英雄辈出。它位于中央苏区核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作为长征经济保障的中央秘密金库在石城烂泥坑设立,还是后来成为长征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团在秋溪整编中诞生,以及为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转移赢得宝贵集结时间的石城阻击战,都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时代的脉搏与历史的心跳同频,为了让幸福的今天和苦难的过去对话,今天的故事,让我们从这个巾帼英雄胡凤香说起…
1934年10月的一天,石城县大由区游击队在区苏维埃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区委书记赖明英同志正在传达石城县委的指示:“虽然红军主力撤走了.但只要我们按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依靠群众,坚持斗争,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突然外面枪声四起,赖明英同志立即命令大家赶快上山。当游击队员们一跨出大门,只见数百敌人从四面山上压了下来。游击队员们迅速返回院内,关上大门,凭借四周围墙,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几个小时的战斗,敌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白军连长和还乡团团总、大地主曾衍昌眼看硬的不行,便下令火烧区政府。顿时,区政府四周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敌人如狼似虎的嚎叫着:“滚出来!”“缴枪不杀!”“烧死他们!”……
游击队员们毫不畏惧,继续战斗。
赖明英同志手持大刀,命令道:“同志们,打开大门,冲出去!”
“等等,”大由区妇女部长胡风香同志大步跨到赖明英同志跟前,坚定地说:“赖书记,你带领大家从侧门冲出去,我打开大门,牵制敌人,掩护你们突围。”
“不,要冲大家一起冲!”
赖明英同志紧握着胡风香同志的手,“风香同志, 你和大家一起走,我掩护。”
“赖书记,为了党的事业,你应该带领游击队继续战斗……”胡风香同志望着同志们深情地说:“同志们,快去吧!”
赖明英同志点点头,紧握的拳头在空中一挥,带领游击队员们迅速向侧门奔去。
胡风香从容地打开大门,手榴弹一个接一个的扔向敌群。四周的敌人以为游击队要从大门突围,不断地向大门蜂涌而来……
一场激烈的突围战过去了,大由区游击队在赖明英同志的带领下,从侧门冲出去了,胡风香同志却落入了敌人的手中。当天下午,敌人就把她押到了上棚村。
胡风香出身于宁都县一个贫农家庭。几代人都给地主做长工。1924年腊月,因为地主逼租把她父亲折磨死了,那年她才十三岁。狼心狗肺的地主还要逼迫胡风香母女去作佣人。幸好邻居传信,母女俩才冒着纷飞大雪,连夜逃到了石城的大由。
夜,黑漆漆,阴沉沉,北风卷着雪花吹个不停。衣不蔽体的胡风香母女俩紧缩着身子,躲在一座房子的屋檐下。幸好被好心的贫苦农民陈老爹发现,她们母女俩被收留下来。不久,胡风香的母亲因为悲伤成疾去世了。胡风香哭肿了眼睛,拼死拼活要回宁都找地主报仇。由于陈老爹的再三挽留,胡凤香才留了下来。陈老爹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十六岁的儿子,名叫陈松子。夜,静悄悄,在昏暗的油灯下,陈老爹含着泪把两个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从此,胡风香和陈老爹的儿子陈松子成了同甘共苦的兄妹,在风风雨雨中熬过了五年。
1931年春,毛委员率领的工农红军解放了大由。十九岁的胡风香怀着阶级仇、血泪恨,参加了革命,开始了新的生活……
晚上,两个团丁把胡风香押到了曾家祠堂。在暗淡的灯光下,黑漆桌前坐着的是白军连长,站在桌边的是大地主曾衍昌。白军连长气势汹汹的喝问:“你叫什么名字?”
“胡风香。”
“你丈夫哪里去了?”
“当红军去了。”
“游击队上哪里去了?”
“不知道。”
……
白军连长目瞪口呆。曾衍昌暴跳如雷:“来人呀,给她一点厉害。”
暴徒们蜂涌而上,皮鞭、木棍象雨点般落在胡风香身上。顿时,胡风香就昏过去了。
遍体鳞伤的胡风香在阴湿的牢房地面上躺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才苏醒过来。她咬着牙,慢慢地坐了起来,从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了开来,一颗鲜红的五角星闪现在她的眼前……
那是1931年的春天,瑞金、石城、宁都的一些逃亡地主纠集在宁石边界山区,招兵买马,聚集力量,妄图卷土重来。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红军和这股反动武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一位红军战士为了摧毁敌人的土堡,不幸负了重伤。胡风香和救护队员们抬着这位红军战士飞速下山,一口气跑了十多里路。这位红军战士由于流血过多,在路上就牺牲了。牺牲前这位红军战士把八角军帽送给了胡风香留作纪念,嘱咐她:“跟着毛委员,永远干革命!”八角军帽破了,闪闪的五角星却时刻被胡风香珍藏着。四年来,她怀揣红星宣誓入党、送郎参军、剿匪反霸……
牢门又打开了,一声嚎叫打断了胡风香的沉思。两个团丁窜了过来,又一次把胡风香带进了曾家祠堂。
白军连长阴阳怪气地问道:“怎么样,考虑好了吗?”
胡风香没有理睬。
曾衍昌狂叫着:“谁抄了我的家?谁分了我的田?谁抓了我的兄弟?”
胡风香昂首挺立,闭口不答。
曾衍昌拨出尖刀,往桌上一插,声嘶力竭喊道:“不说,我宰了你!”
“怕死不革命!”胡风香胆壮气豪地回答。
曾衍昌绝望地喊道:“带回大由,斩首示众。”
胡风香昂首挺胸,拖着沉重的镣铐,从容不迫一步一步行走在大由街上。大由街上,两队匪徒持枪列队分排在狭长的街道两旁。街头上,几百名乡亲低头含泪。胡风香穿过街道,走到街头。匪徒们把她反绑在街头池塘边的一棵大松树上。
白军连长走到胡风香面前,威胁道:“再给你三分钟,要不,就在这里送你上西天……”
“住口……”胡风香痛斥敌人一番之后,转回头来深情地望着乡亲们:“乡亲们,不要难过,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一定会打回来,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胡风香的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了一阵阵呼喊“凤香”的声音。乡亲们一齐向她涌去。徒们手忙脚乱的朝天放枪,不许乡亲们向前。
胡凤香亲切的对大家说:“……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乡亲们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永远闹革命……”
曾衍昌恼羞成怒,嚎叫着“给我打,往死里打!”匪徒们象疯狗一样,一涌而上,木棍、刺刀、枪托朝着凤香乱捅、乱砸,殷红的鲜血从胡风香头上、脸上、身上流了出来,染红了大树,染红了大地。接着,匪徒们又把胡凤香从树上放了下来,反捆双手,推进池塘。胡风香挣扎在水面上,用尽最后的气力高呼着:“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
狼心狗肺的大地主曾衍昌举起竹篙,一次又一次地把胡风香扎下水底……
年仅二十三岁的共产党员胡风香同志为党、为人民、为革命献出了壮丽的青春。
红军临时包扎所旧址—小松杨村坊式亭
秋溪整编(红五军团组建)旧址—横江秋溪村背屋
太雷县苏维埃政府
毛泽东、朱德观下旧居
文字:中共石城县委组织部、县党史办
图片:石城摄影协会
来源:石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