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星辰在线 梁敏
又是一年清明将至, 站 在板仓两口盈盈碧水塘,一条清溪在稻田逶迤流过的屋坪前,遥想着当年的开慧。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诞生于此,号:霞,字:云锦。板仓的山山水水,她读过书的杨公庙小学,她小时候玩过的棉花坡,附近的杨家老屋、余家坳、罗家铺子、霞凝、五美,见证过这个家教既严格又开明、高傲、正直、温柔善良的大家闺秀的成长点滴。
1918年冬天,25岁的毛泽东与17岁的杨开慧在北海挂着晶莹冰柱的垂柳下,在白梅花盛开的故宫广场,在观赏冬景时确立了恋爱关系。
开慧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记下自己的心绪:“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她虽爱,“但绝不表示”,因为她“不要人家被动地爱”她。
初恋既是甜蜜又是痛苦的心理感受,“我们彼此都有一个骄傲脾气,那时我惟恐他看见我的心(爱他的心)”。她认定自己“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1921年秋,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因为一次短暂离别,毛泽东给开慧写下了他后来气势磅礴、雄浑遒劲、气吞山河的150多首诗词中唯一的一首纯粹写爱情的作品,也是唯一一首属于婉约格调的作品《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寡情未必真豪杰,眷爱更为大丈夫。”他把这首词抄给了开慧,而自己则把它保存了一辈子。
1923年,毛泽东回湘,在清水塘22号住了很短时间,后赴广州。开慧挽手相送,当时岸英才不到一岁,岸青还在妈妈肚子里,毛泽东赋诗安慰她:“挥手从兹云,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革命人的爱情总是要服从党组织的需要,相聚的柔情总是要被离别打断,开慧也只能“唯有泪千行”。
1927年8月,毛泽东准备赴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两人又要离别了,年幼的岸英、岸青还有4个月的岸龙都依偎在妈妈身边,他们都不知道这就是他们的妈妈、爸爸的永诀!随着秋收起义失败,整个长沙沉浸在风雨如磐、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开慧孤枕难眠,挑灯写下“平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记述着与丈夫分别一年多的思念之情。
1930年10月24日,开慧、岸英在板仓被捕。开慧在狱中受尽酷刑,被竹签钉,被粗棍压,开慧不从。反动当局看酷刑不行,转而要求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并以开慧年迈的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作要挟。开慧凛然道:“我与毛泽东不仅是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要我背叛毛泽东,背叛革命,成为可耻的叛徒,你们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对前来探望的亲人说:“你告诉家人们,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我死后,不要作俗人之举!请你转告母亲,不要难过,替我把三个孩子带大,教育他们继承母志。这样,我就可以瞑目了。”
1930年11月14日,清晨6时,开慧英勇就义于长沙识字岭。
这个从13岁少女花季时代初识毛泽东,18岁与其相恋,20岁时一不要花轿二不要婚礼与其结合,21岁为人母,26岁与丈夫离别,29岁牺牲的女子,生于冰天雪地,恋于冰天雪地,逝于冰天雪地。她,就是那傲雪的梅花!1930年寒冬毛泽东写了《蝶恋花·向板仓》:“霞光褪云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这首尘封了83年的诗成为这段刻骨铭心,终其一生的爱情经久不衰的绝唱。
开慧短短的29岁生命,以“质本洁来还洁去”划上了句号,但在毛泽东的心里,开慧一直陪伴着他……1957年《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1961年《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千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为何是1961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那也是开慧的60岁纪念。
开慧活着,这个冰清玉洁的灵魂,一直活在伟人毛泽东的心里。
开慧活着,那世间晶莹的雪花是你的魂,那漫天的彩霞是你的魄。
向你致敬,开慧!
作者简介】
梁敏,湖南长沙人,文学爱好者,现供职于长沙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