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是兴国支前参战中主力。兴国的妇女支前参战组织,1930年就有了。毛泽东同志1930年10月调查的兴国永丰区,就有女子赤卫军的组织,全区20个大队,每队约40人,都是年龄23岁至50岁之间的健壮妇女。1930年兴国的青壮年男子还比较多,妇女就成了兴国参战组织的骨干。据这年12月统计,兴国妇女组成的救护队2919人,洗衣队3254人,慰劳队2745人。在担架队和运输队中妇女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毛泽东同志1933年的《长冈乡调查》,据统计长冈乡的“地方部队”:1、男赤卫军一排,46人。2、女赤卫军一连,120人,连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各一,都是妇女。3、少先队一个大队,男女合编,年龄16至23岁,全乡这个年龄的男子21人,女子80人,除15人病残外,编入少队的共86人,分为男少队一排,女少队二排,妇女占80%的比例。由此可见,妇女占参战组织的多数。从担任的勤务看,男子一般任长扶、女子则有短扶、救护、洗衣、慰劳等多项内容。1934年2月,兴国全县有赤卫军77个连,10255人。其中妇女5751人,超过一半。少先队5739人,而妇女4447人,占80%。同年3月,兴国妇女“三八”突击运动中,又有650个妇女加入赤卫军队,1184名女青年加入少先队。兴国妇女参加地方武装,每人都有武器,并且配备了扁担和担架,随时可以出发支援红军作战。上社、高兴等几个区进行急紧集合时,妇女集合率95%。
支援红军 1934年9月,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进攻到兴国的高兴区。兴国妇女勇敢地上前线帮助红军做工事的1256名赤卫队员和5398名运输队员中,女队员占2/3以上。例如9月5日,兴国龙口乡的女子赤卫排共39人,自带20天的伙食,自动到前线后,经常不断地到阵地上向白军宣传喊话,做瓦解白军工作。崇贤区莲花乡的30多个女子赤卫排,到前线后,在和敌人隔一条河的地方向白军喊话。困在堡垒里的白军十分感叹:红军怎么不打胜仗呢?看,连女子都上火线了,男女老幼一样齐心啊!女赤卫军还帮助红军修工事、挖战壕、砍树挑土构筑支撑点。她们不怕疲劳,激发了红军的战斗勇气。兴国还有大量妇女与国民党军作血与火的斗争。肖华将军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女英雄。
肖华的母亲原名严招秀,1930年她入党时改名为严招胜。她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曾任女子赤卫连指导员和城市区妇女主任。1930年5月,当年仅15岁的肖华去当红军时,她赶去送行。正好见了毛泽东同志。她叮喔肖华要紧跟毛委员英勇杀敌,她在家里等候胜利的捷报。红军长征后,严招胜毅然拿起武器,上山打游击,1935年病逝在深山密林里。1956年肖华回到兴国时,写了一首《哭严招胜同志》的诗献给母亲:“辞别故乡去参军,母亲送至五里亭。儿跟毛委员去杀敌,娘在家乡干革命。红旗插到南京城,公忙勿忘寄家音。征师凯旋回兴国,山歌满道迎亲人。青松挺拔为人民。任凭黑夜豺狼嚎,雄鸡终将唱黎明。烈士忠骨埋桑梓,鲜花朵朵祭英灵。”
象严招胜这样的女英烈,兴国有很多。兴国在战斗时牺牲的女烈达365名之多。她们中间有著名的候补中央执委李美群、赣西南办事处妇女主任马桂莲、红军女侦探李华仁、被敌人砍了数刀不投降的欧阳双华、被残酷的敌人割去嘴巴的女宣传员杨洪招、誓死不交枪的黄招凤、与叛徒作斗争牺牲的柯细女等等,她们为革命壮烈牺牲,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敬仰!
资料来源:先驱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