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香1903年11月生于宁都县梅江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朱秀香的父亲叫朱老甫,他是个私塾先生,然而朱秀香并未进入校门读过书。但她自幼聪明伶俐、爱唱爱跳,全家人都十分喜欢她。但是由于家境贫寒,秀香五岁时,父母忍忍心,把她抱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旧社会抱给别人做童养媳,其实就是送给这家人做奴隶。童养媳吃都是吃最差的,穿都是穿最烂的,公婆稍不如意,还可以随便又打又骂。所以说,朱秀香是在苦水里泡大的。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赣南大地广泛传播。已初涉人世的朱秀香,逐步接受了新思想。她经常与自己身世相似的姑娘们谈心交流,探寻改变命运的真谛。大革命时期,宁都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彻底改变了朱秀香的生活环境。她在浓厚的革命氛围下,慢慢接受了革命思想。1926年,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时,宁都的工农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革命局面完全被打开了。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朱秀香毅然挣脱封建家庭的桎梏,积极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9年4月底,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攻占宁都县城,地主豪绅如惊弓之鸟,东躲西藏。朱秀香积极配合红军,抓获反动土豪赖功尧的母亲。随后,国民党军队经常侵占宁都,战火四起,到处兵慌马乱。朱秀香在乱世中走街串巷,频繁接触赖步高、胡金寿等一批共产党员,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朱秀香毅然冲破家庭樊篱和封建族权、父权、夫权的重压,投身革命。
1930年12月7目,朱秀香开始参加革命工作,任宁都县北郊乡妇女代表。她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豪绅横行霸道的气焰。
朱秀香小时候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她对封建制度的罪恶认识很深。所以,她除了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外,还特别喜欢宣传和动员妇步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她带头剪去了头发,放开了缠的小脚,还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碰上认识的青年男女,还喜欢给他们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思想。由于朱秀香工作出色,使不少妇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妇女运动的骨干。
1931年春,朱秀香带领一个妇女宣传队到北郊村宣传和开展分田运动。由于村子较大,情况较复杂,分田运动迟迟得不到开展。宣传队进村后,队员们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帮助群众挑水劈柴,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空余时,还教他们识字唱歌。很快地,宣传队同群众打成了一片,村里的男女老幼都喜欢同宣传队员们接近,愿意同她们说心里话。
村里有个与朱秀香一样出身的童养媳,叫赖水秀,一向胆小怕事,平时不敢跨出大门一步。自从朱秀香到她家谈家常后,她渐渐地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后来她主动要求参加慰劳队、洗衣队,坐骑了给红军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工作。通过朱秀香的努力,大大地调动了北郊村妇女参加革命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分田运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1932年初,朱秀香参加革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冲破封建礼仪束缚,解放自己。她不仅带头放脚,而且动员杨玉秀、李新眉、赖水秀等姐妹冲破束缚她们几千年的封建枷锁,一道参加妇女工作。由于表现突出,朱秀香被组织上任命为北郊乡妇女指导员。从此,朱秀香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她没日没夜地工作,出色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3月,朱秀香升任城市区妇女部长。
1932年上半年,为配合宁都地方武装拔除翠微峰的地主豪绅武装点,朱秀香在城市区委的领导下,带领一支妇女宣传队到翠微峰前喊话唱歌,宣传政策,积极做好分化瓦解工作,使一些受蛊惑的人员主动放下武器,偷偷下山。朱秀香的革命干劲、热情似火的形象、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引起了一些顽固势力的冷潮热讽,说她是全宁都最不本份的“颠婆”,一天到晚“疯疯颠颠”。面对风言风语,朱秀香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与信心。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与考验,朱秀香如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2月8日,中共中央局颁发《关于在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的决战面前党的紧急任务》,提出“在全国苏区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动员所有的模范队、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的加入红军中去。”朱秀香立即组织妇女扩红突击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革命道理,积极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经过努力,宁都县城迅速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妹送哥,兄弟互相送的参军高潮。为了推动扩红工作,朱秀香积极建立宣传队、洗衣队、慰劳队、护理队等,及时解决红军家属的实际困难。她的先进做法和典型事迹,多次登载在《红色中华》报上。在随后的扩红工作中,朱秀香认真总结经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反复做好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她还充分发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处处作好表率,动员丈夫温忠通参加红军。在她的带动下,城市区超额完成扩红任务,输送了1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为此,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授予朱秀香为“七县扩红模范”称号。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梅江河畔,寒风凛冽。朱秀香领着一群姐妹在码头上洗刷红军医院伤员们的血衣、绷带。洗着洗着,朱秀香突然发现未成年的小女儿蹲在码头吃力地搓洗衣服,一双小手冻得发紫。朱秀香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懂事乖巧的女儿见到这副情形,说:“妈妈,你革命呀,我自己能洗!”
红军主力北上后,苏区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迫不得已,朱秀香带领部分干部转移到安福石井、西甲村开展游击斗争。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和信心,朱秀香像大姐姐一样同队员们推心置腹谈心:“牺牲是革命者难免的事,革命的成功就是由牺牲换来的,没有流血,就不会有成功之日。只要坚持斗争,胜利终归是我们的。”朱秀香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率队坚持游击斗争7个多月。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朱秀香同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一道转移到安福乡石井、西甲一带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1935年4月底的一个夜晚,国民党军将西甲村团团围住。游击队在突围时被打散,朱秀香等人不幸被捕,并解送到宁都县城国民党十八军警备处。敌人连施酷刑,朱秀香却坚贞不屈,并坚定地说 “我既被俘,一死而已!你们想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方出,梅江河水能倒流!”敌人又威吓她:“难道你就不要命吗?”朱秀香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蔑视道:“我不像你们苟且偷生,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敌人始终没有从朱秀香的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对她下毒手了。1935年5月的一天,临刑前的朱秀香对女儿说:“奶女,妈已没法带大你了,不要哭,要小心过日子,自己照顾好自己!”尔后,惨无人道的敌人,将她押赴刑场,割乳剖腹,凌迟处死,旁观群众无不潸然泪下。朱秀香牺牲时年仅32岁,她用自己的年轻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