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让人民公社社员说句话行吗?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马格宁思

编者按:40多年过去了,当年小岗村的红手印,将成千上万个人民公社解散的时候,他们没有发言权,也根本没有让他们说话的地方。40年后的今天,小岗村,让那些曾经的人民公社社员说说心里话行吗?因为,他们是农业集体经济的亲历者。告诉人们,特别是当今的年青一代,人民公社的真实面目。以下所有发言,均原汁原味的摘录,不做任何修改。所有网名,均是真实的存在。摘录82个网友留言。

1、旧酒瓶装新酒2020:【我是黑龙江省巴彦人,曾经当过生产队会计。近日发布一条关于生产队时期社员收入情况的短文:在1976至1983年八年间,除1976年受灾减产日值(10分)沒达一元钱外,其余年份都在一元以上,最低1.25元,最高达到2.15元,年终分红农户拿500元以上的不在少数,劳力多的可达千元以上。发布后,遭到有的人质疑,说是天方夜谭,是说谎骗人,是说集体经营好,反对农村改革。甚至出现不文明的语言,真是气死人了!我不是在为谁说话,也不是否定什么,只是实亊求是地反映当地当时社员的收入情况,何错之有?解放后,农村进行土地改革,从单干,到互助组,农业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在集体经营时,农村得到了一定发展,即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尽人意的一面,要客观地评论,不能全盘否定,否则就不是唯物主义者。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各地差异很大,人均土地不等,生产力水平也有差距,管理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收入效益也不一样,这是正常的。你沒见到的亊不等于沒有,你做不到的亊不等于别人做不到。朋友们您说是不是?】

2、敏锐艾波特0J:【这位会计同志你说的对,我是吉林延边地区的,我居住的大队到上个世纪70年代,拥有日本进口汽车十多辆(搞副业运输)。有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几十辆台,农作物有玉米黄豆水稻。日工(10分)达到3.50元,到年终劳动力多的人家,收入可以达到1000到2000块钱以上不等。在当时我所在大队在省内小有名气,是先进典型。大队拥有雄厚的经济积累,我同学的父亲是大队书记,到80年代初分田单干说什么也不同意。但是,在上级的强行逼迫下不得不分开单干。假如不单干很有可能发展到大寨南街村式的,走集体化道路的东北的典型农村,可是非常遗憾没能坚持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黄国生103:【你说的,我相信,我1957年出生在江西丘林地带某山区,老家有山有水,竹子木头很多,耕地也挺肥沃的,人均两亩多地,1971年开始到1984年分田单干,生产队年终分红,一个工分值0.12到0.16之间,1982年搞包产到户,农民都不肯分,1984年,县工作组下来强行分。谁不相信,我可带你到我老家去实地调查,现在我老家60岁以上的人,都是见证人。】

4、Laoo金色田园:【我是七五年回乡干活,那时我肯干,出民工,在家几呼一个工都没有当误,能正3500多分,一年下来也就300多元吧!到了八十年代我到一家研究所农场当会计!那时男工日工1.64元,女工日工1.38元!你所在的生产队还是很好的。】

5、百春347:【我是见证者,我相信文章没有说假话,我们当地的情况就是如此!希望不要贬低集体所有制有利的一面,更不要瞎起哄。】

6、苏瑞阳:【我下乡的地方,平均10分一个劳动日,壮劳力可以做到13分,大概10分顶0.6元,13分就0.78元。假如一家人有三个人可劳动,平均约30分,值1.8元,加上自留地和副业(鸡鸭兔猪等)一年下来是很不错的了。关键是要勤劳。那时的米是0.142元一斤(要粮票),肉大概是0.76元一斤(要肉票),城里一个工人的工资也就20多点一个月。】

7、慢谭古今:【我的姑姑全家,是61年盲流去的黑龙江巴彦县振发大队。通过书信往来,巴彦的确很好,比关里好多了。记得那年,姑姑给我们家寄来了100元钱,在当时这可是巨款。足以说明巴彦县很好!】

8、雨真迎贵:【我同您是一个时代的人,我们都经历过那个年代,我们不想夸大其词,主要是能摆事实讲道理,至于那些无良人说的话您也不必介意,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必竟现在的社会根以前不同了,千万不要生气这生不着的气,祝福您新春快乐!家庭幸福!】

9、yqy 0605:【地区不一样,领导不一样,肯定收入就不一样。我家是黑龙江城市的,我叔叔家是辽宁的,记得小时候,叔叔家的公分给的钱就少,好像超过一毛就是好年头了,我爸爸就说叔叔家那里地不行,石头多,不收粮食,所以公分不值钱,说黑龙江的农村公分就值钱,真有超过一元的,当时爸爸还说叔叔不听话,应该来黑龙江。所以说没经历过的就不要没有,尊重别人是首要的。】

10、老贼5189:【这位会计同志你说的对,非常到位,我比你当会斗早,我是70年11月接任会计,那时才16岁,一干就是10年,直到大包干,才不干的,那时各项制度非常严格,每年清仑查库,查帐公佈,民主理财,都很到位,那时我队260多人,十年后360多人,农林牧付全面翻了两翻,劳动日值一值保持在一元二角左右,社员干劲高涨,社会风气很好。】

11、71091292:【我做过知青,当时村与村队与队是不一样的,我在的那个村每个工确实是一块二毛五分,整劳力10分,10分是一个工,我们知青劳动一天是8分,不到一个工,另一个村比我们队更多一些是1.45元一个工,到年底分粮食分土豆分钱(也叫分红)一部分是按人头分,一部分是按工分分的,象那些懒汉挣不上工分只能分到人头的那一少部分不至于饿死。也有的村不行一个工只能分几毛或几分钱,不是人们想像的干不干都能分到粮和钱。那时候也有穷的也有富的,现在不也这样吗?有穷也有富。】

12、魏小毛7:【我是61年出生的,也多少知道70年代以前事情,虽然我不是农村人,但我每年寒暑假去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河边大队胡家村我姥姥家,他们以种稻田为主,每年二季稻谷除了交公粮外,余下稻谷留下口粮外然后卖给国家,这里村民很勤劳,在农闲时搞一些农田基本建设外还搞一些副业,比如组织男人打(做)草绳卖,女人种蔬菜搞养殖业,壮(男)劳力工分10分/天如果是“双抢"期间加班时间一天达12分,成年妇女6一8分/天不等,未成年人和老年人2分一5分/天不等,由于他们人均稻田面积多又加上搞一些副业和养殖业,工分值比其他地方高不少,收入每十分不低1元,参加劳动人口多家庭在过年一前领工分钱时多达2千多元,少的也不低于500元,当时蒋巷镇是南昌市所属乡村收入高知名地方,现在更加富裕。】

13、想好再说无大错:【说得符合事实!本人非常相信!出现逆流之音有如下可能:一是没有经历过的后生;二是经历过的但是国之大,有地域情况不同;三是有可能偏见心态,极力反对集体主义者!在这里,鄙人表明态度,觉得还是赞同那种大公无私、互助同心、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发展…。】

14、多少闲情逸致:【1975-77,我在齐齐哈尔富裕县塔哈公社插队,我们生产队(1队)每10分八毛多,2队和3队是3-5毛钱,只有4队一块多钱一天,同一个村子土地资源差不多,领导干部很重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隔壁村子是鞑乌尔族,有地也荒着,每天工钱不到5分钱,买不到两盒火柴。日月如梭,40多年过去了……】

15、良民80Q:【作者所述情况是真实的,七十年代我也在辽宁农村当大队会计五年,对当时情是有所了解的。那时有的大队有粉坊丶铁匠炉丶砖场丶车辆运输丶林木采阀等,农闲时组织社员外出搞副业。全年下来每日工值在一元到二元是正常的。那时农丶林丶牧丶副都有收入,只有渔无收入,那时最大的问题是粮食产量低,生产效率也没有现在高,那时也不是出工不出力,一天也累得半死,那时人单纯。现在应该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不能为了迎合后来的政治形势而彻底否定和歪曲事实。从评论来看不同意分田单干的也大有人在。】

16、不怕鬼的故事:【点赞你的实事求是的品德,我所在的生产队1974年各方面收入巨大,生产队有近百头牛(水牛和黄牛)、有水稻亩产(杂交水稻)近1千公斤(两季)、有插秧机,生产队田里种有油莱籽、养猪场有近百头猪、生产队还有鱼塘、种有莲藕、田里种有马蹄、山东大白菜、山上种有生姜、杉树、花生,1970年就建有电站(水电、柴油机带动电球)发电、有打米机、水力碾米。每年国庆节、春节生产队都杀猪按一均一份,春节每人五斤,我家7口人分得35斤,有时也杀牛统一分配。74年终分红,我伯爷家劳力多,分得800多元。我说的都是事实。】

17、金水70490441 :【看看了一扫而过,没必要去争吵,我也在农村干,恰巧也当会计,那时候一级男劳动力最高12分,一级女工8分,它不是重男轻女,主要是分劳动強度,危险度,技术高低层度,像打梯田都是男劳力抬石头砌坎子打眼放炮,女工做做辅工。那时候只对物资、固定财产作收入,像造田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像建造仑库、水库等支出只能才在拆旧收益收点(它不是钱只是一个数),而真正的收益来自农产品销售的收入(包括社员分配口粮、工分粮及其它农产品分配作价的收入),总之,收入来源窄收入低,因而“分值低”。注:分值指10分工可得多少钱。我所在的生产队比周边的都高,分值在一块零分,最高曾经达一块一角多,而其它的队都只有8毛左右。一家五口人三个劳动力,年底分红时扣除其他费用能进一佰多元,就是个富余户。】

18、风中浮沉195:【我七五年下乡参加生产队劳动,实际年限四年,一共挣了一百四十元,工分有时十分,有时早上起不来就挣八分,不是每天都出满勤,四年一起算的账,当时生产队没多少钱,就给一半七十元,下乡四年挣了七十元钱,那时好像一个工分七分钱,终生难忘啊。】

19、尘封地情感:【我,七一年生人,小时候家住芜湖市当涂县,扎家湾人民公社,我记事起四五岁,那时候生产队养殖场,鱼塘,都有,那时的生活就和现在一样,猪肉,鱼,天天都有,只是那时候没有电冰箱,生产队分的都只有盐上吃,粮食就是大米,谁要是说那个时代吃不饱,就是睁眼说瞎话!我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学校都是砖瓦房,一排排的,晚上吃过饭,听到大队影剧院喇叭响,就搬着小板凳去看电影,我家就住影剧院旁边,电影只要不下雨,就天天放。后来,到七九年,我爷爷过世,家里没有什么亲人了,我们全家就搬迁到淮北市,我母亲的老家,那时,我外公,外婆,几个舅舅,姨妈,都在淮北,我父亲是老革命,在淮北认识的我母亲。我父亲说,到哪都是挣公分吃饭,那时全国都一样,所以就搬迁到淮北落户了。来到才知道一个贫穷呀!玉米面,红宇饭!还没有电!生产队什么机械都没有!有的只是几头牛,几匹马和骡子!想吃肉!!!难啊!在芜湖老家时,生产队,喷灌机,东方红拖拉机都有了。这就是地区差别吧!就这,虽然说在淮北条件差,可那时吃也能吃饱,只不过吃的差!想吃白面,只有过节过年!可玉米面,红宇饭,也是能吃饱的,谁说吃不饱也是睁眼说瞎话!】

20、莲花糖果:【绝对是,我们这当时生产队搞得好的10分工有开到3元的,大多数生产队10分工能开到一块六七毛钱,而且当时国家大兴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农民出的都是义务工根本不给工钱】

21、张老双:【你说的我信!你是76年生产队会计,我是66年生产队保管员。你队工值0.6,我们村工值0.08,有0.04的,有1.20的,有3.50的。上到工值每天几元,下到工值每天几分钱的,不同!不同呀!站在工值几块钱的就说社会主义好!站在几分钱的角度就说集体不好单干好!全面分析、客观分析才全面!】

22、大山ZZ6612 :【曾经的生产队会计,文笔这样好,不容易。如果你所在的生产队八年间确如你所说的收入,那真是非常难得的。我小时候也在农村,在与巴彦相邻的绥化。我家所在的生产队算得上是不错的,记得大概是1973年(当时我10岁),年终分红时10工分合一元七角左右,有些劳动力多的家庭分到一千多元。其他年份似乎10工分都不到一元钱。】

23、无视无闻无语:【当时种地有公粮,地多多交。然后是购粮,粮价好象一角左右(没有经手过,不记得,八0年一斤面粉是一角三,购粮肯定不会超过这个价),当时一个壮劳力每天都超过十分,在十三分之内,亩产上岗(400斤)过黄(500斤)左右,十分滩一块二,就是相当十斤粮,一年三千六百斤粮,相当于六亩地的收入,若再把公粮算上,相当于八亩地的收入,再加上生产队的其他支出,每个劳动力须经营十亩左右的土地。若你所在的生产队土地多,你说的可能真。我居住的地方,六八,六九,七O年,因生产队搞副业挣了钱,每个工日值是一块五到二块不等,七十年代没有好的副业,每个工日值一角到一角五分不等。】

24、晨曦话语:【你说的很对,我弟弟下乡的地方就很好产大米,过年回家拿了好多肉,大米。有的地方就很穷,各地不一样。客观的看问题,过年的历史不管穷富都是美好的回忆。 珍惜当下,健康快乐。】

25、农民吕岳:【70年代我们大队有十几个生产队,就我们两个生产队收入高,一年分几百元的确实有,因为我们两个生产队都有几十亩地水浇水,夏秋两季粮食产量每亩在1000斤以上,交的公粮比其它生产队也多的多,因为有有水生产队的树也多,平时也可以卖点树,增加集体经济,缺点是大多数生产队没水浇地,天气旱,化肥施用类很低,都是夏季上山割草压肥,地根本就没劲】

26、乡村小老头3:【这是事实存在的,好的生产队小伙子说媳妇周边闺女都愿意嫁,本屯子姑娘除了进城基本内部消化,喷子们没有经历只是臆断由他们去吧。我们的生产队当时也是富裕的,那大马车赶出去周边的人都羡慕,牲口皮毛颜色都配色,但是富裕的毕竟是少数,每个劳动日只收入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也有。】

27、閒云散鹤:【我们从61年开始记工分一81年集体解散,每年平均每个工分都在8毛左右,平均每天有1.5个工分,平均下来一天有1.2元。必须强调:一个劳力做一天是不至一个工(10分工)的。闲时做一天为1个工(10分),忙时挣工分一天可以挣好几个工分。因此一个工和一天并不是一回事,一些人无知或恶意抺黑总说做一天才几毛钱来说事!】

28、用户钱江潮:【作者说的也可能是事实,哪个时期一元多一个劳动日是有的,但不是很多,我们是淅江,因为土地少,一个劳动日大概在06元一08元,生产队和生产队也是有差别的,年与年也是不同的,少数一元以上的大多是土地比较多的生产队,而且大多是队长领导能力比较强的,所以那个时期条件好与不好跟生产队长和土地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29、北山羊7:【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农民,我们这里也有类使的情况,好的生产队分红有两元的,有一元的,也有几角的,不一样。好一些的男劳动力每年三千至四工分。那时一个家庭年收入五百至一千元的是富裕户,物价非常底,一只羊十几元钱,一头牛只三百元右,现在的一只羊一千多元,一头牛一万多元。】

30、农夫188829817:【我在甘肃敦煌。我家在七四七五年时,日值已经到一块多了。我家连续几年,分红都在1000多元。最高的一年分到1470元钱。当时物价非常低,1000多元可以买好多东西。但我们那里也有一个工值只有两毛八的生产队。情况各异。】

31、天涯瘦马阿鼎爸:【东北人的集体工分合一块多找相信。因为土地资源禀赋不同,还有东北曾经是中国工业最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起步也最早。可耕地肥沃,规模又特别大,地多人少。每个工分比全国大部分地区更值钱完全合理。有的人啥汉山不细究,就知道瞎喷。比如云贵川,陕甘宁青,资源禀赋贫瘠,环境恶劣。那些地方与东三省相比,完全是天地之差,一个工分一二毛钱是有据可查,合乎逻辑的。改革开放前,按工分算,江浙一带也比不上东三省。】

32、江橙146 :【我相信你说的话,黑龙江农村是当时的富裕地区,我们辽宁很多人都跑去谋生。一个工一元多是可信的。我国地域辽阔不平衡,看问题不能一管之见。三十年有好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事实求是,不抱不良动机,我想说说无妨。】

33、谦虚:【你说的没错!很负合实际情况!有的人说这道那,你不要解议!有的人可能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有的人可能只看到了局部,没有全面看,也可能是有的人别有用心,没办法,你又不能不让他说,事实就是事实!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完全可以给你证明,那个时期确实是像你说的那样!】

34、绕着地球走:【客观的说你们生产队当时是收入较好的啦!我也是农民是你的临县哈尔滨宾县的,那时候的生产队每年决算大约是10分=0.80元—-1.00元的较多。好的劳动力每年能挣2400—3000工分,总收入大约200—300元之间,不知道是否有同感的。】

35、百年古松L:【会计同志可惜没有看到你前面的文章,你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那时期我们这里日值是0.8元一一1元,年人平均口粮达到60O斤贡献国家180斤集体还有储备粮,农业学大寨,粮食跨岗要,亩产超过800斤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从未听到和见到过饿死人的。】

36、白马湖畔123:【你说很对很符合当年的事际。我们生产队在滨湖地区土地较多,还有湖田每年除上交国家外基本够吃。每个劳动日也达八至一元的水平。各个地方环境、管理有所差异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你几十年都没有吃饱饭并不等于人家也没有吃饱饭,我们住在湖区不但基本能吃饱而且还经常有鱼吃!这是湖区的特色!】

37、峡谷奇观1:【这位网友说的没错,中国地大博,幅员辽阔,各地差异也很大,就一个大队,几个生产小队分红都不一样,何况全国呢,记忆过去,让年青一代了解人民公制度的优越性,是件好事,应该多写这方面的文章才是。】

38、太平180742297 :【我们生产队也是这样的。社员劳动一天都按工分算。干的活不一样工分也不一样。一个日工有得8个分的,有得10个分的。月底开支时每个工分按一角算。10个工分就是1元钱。年底时分红,收成好时一年得的工分多,收入也多。最高时每个工分能达到2角多。有的1角6分等。还有的生产队收成不好倒赔钱的。就是一个工分没达到1角钱。平时开的多,年底倒找钱也多。但是国家的地税是不能少的。】

39、农村老头15 :【说句实话,没有经历过的人你是无法让他承认的,随他吧!那时候的生产队人均收入差距是不大的,家庭人口多的,劳动力少的,人均收入低点;人口少的都能挣工分,人均收入就多点。差距不是太大,老婆孩子热炕头,跟现在比没有夫妻长期分离之苦,没有留守儿童,学校就在附近。作为过来人,我当时没有感觉有多苦,因为大家都一样。这些年发展太快了,上岁数的人真是跟不上了!物资的丰富程度让我们瞠目,各方面的发展都是突飞猛进。担心的是人们在贪婪金钱的同时却忘记了或丢掉了很多的好的传统和美德……】

40、舟行水无痕:【我74年底当兵走时,生产队工值是0.52元,我们家人口多,上学的多,年底分红分到了180元。后来,当兵走了,只知道生活越来越好,队里原来已有二台抽水机,一风吹磨面机一台,磨面机一台,后来又买了拖拉机,生产条件大为改善。七九年放暑假回家探家,村里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几乎家家都有。】

41、申江来客:【为你点赞!1969年我下乡插队时,生產队每十工分1.84元。】

42、正义4296 :【看了短文后再看评论,打消了怀疑,这么说那里应该是改革开放前最富裕的农村了,我老家山东半岛,74年底入伍,在家没吃几顿饱饭,我家在生产队人均公分是最多的,年底开支(分红)也就是100元左右,有的家庭还要倒欠生产队的钱。】

43、平安每一天230990044:【那时从其他地方打工分回生产队,导致工价不高,木匠做一天收一元二角,其中一角做为工具费,在外吃三餐饭,投资一元一角十分工,到年终决算年份好时可得三四角钱,年份差时只能收到三角以下的回报。】

44、雄鹰161748624 :【很好啊,正实有据,如果当时国力和惠农如好一些,种子,化肥,农药,机械能力,节于人力搞多种产业性壮大经济,应该不失今日风采。】

45、苏擦擦擦:【说的很客观,我七O年插队,一个生产大队二个不同小队,我爱人所在的小队一个劳动日1元多,我所在的队一个劳动日才0.25元所以,二个不同的队年底社员分红就不一样。我爱人的队六个女知青粮食吃完就上队里称。粮食足够吃。还分钱。我所在队收成不太好,钱不多,知青吃粮就要受控别。所以各个公社,各个队条件不一样,社员生活有差别。因此不能以偏概全。】

46、自然174126128 :【在生产队时期,有的一天合2角,有的一天合4角,有的合8:9角,有的就合一元多,伟人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什么有多有少,关健是领导,千万莫把那时代说的一无事处,于心何安】

47、海狼58 :【赞成,有理有据!我75年下乡,当时我们大队就有农机站,大小拖拉机十几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扬场机……几十台;还有队办糖果厂、石料加工厂等等。一个工(10分)一块钱左右,可以说家家户户生活的都不错。】

48、迎刃而解192 :【实际上,东北在改革开放前是全国最富的地方!工业方面,轻、重工业配套齐全。农业方面,土地肥沃,十年九收!小编在文中阐述的那种富裕农村东北有很多,收入比城市工人还高。当时最穷的地方也基本上有温饱。】

49、宣传教育:【你说的真是符合地域各个时期发展的真实情况。因都是我经历过的事。有的人就是有一棵说成一坡,有的人就是歪曲各种历史,把不好的都栽到别人身上。这种人他安的是何心,你问一问你自己的父母他们答应不答应。】

50、大风起兮云飞139004625:【没有大集体制,农业基础设施和水利灌溉配套和建设那有这么容易,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旱涝保收就是一句空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农村大包干,没有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证,能有好收成?】

51、我是我的中国心:【你说的很对,没有错!我们家那个时候,每年大约也在几百块钱的分红。这还不算,平时的物品分配,那时候也没有啥,就是韭菜,随便吃,杏子,队里有几十颗杏树,所以有杏子的时候,各家各户平均分一点,再就是,夏天一家可以杀一只到二只羊,冬天十一月份的时候,每家,是劳动力的,可以杀二只羊,不是劳动力的可以杀一只羊。吃不完,也必须杀,不让自己留,我们家可以杀十几只羊。都晒成干肉,一直可以吃到第二年的五六月份。羊头蹄,那时候都很少吃,因为肉就吃不完。自己家还可以养猪,我们家就养一头猪,这个属于自己的私产,集体不管。我们过年一般花五元钱。这个日子就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吧!大家可以算算我们家的实际收入大概是多少!我父母是内蒙古阿拉善盟的牧民。】

52、盛德雅轩:【我为你作证!当年我们呼兰县利民公社乐业大队第九生产队10分/天,最少1.80元,最多接近3.00元!】

53、牛躬耕:【我在农村亲身经历过,我们生产队每10分工分分值1元2~1元4之间波动,头等劳力年挣工分大约4千分以上,两口子硬劳力一般可挣7500~8000分。扣除全家分粮、油、柴禾、瓜果、猪牛羊肉、鱼、萝卜白菜等等之后,剩下的分给农户,称为"分红"。好些的人家可以分400多以上。这是65年至78年之间。我们周边的其它生产队有的情况更好,分值高的可以创到1元8~2元。就自然条件和人均土地在全县中等偏下。】

54、老嘢德:【这位农民兄弟说的是事实,并不夸大。但那是东北,东北的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多,打下的粮食自然也多,工分日值1.2元不足为奇。我们南方的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土就没有东北的自然条件了,工分日值在3毛钱左右,最高的是捌角。粮食上缴国家后所剩无几,年年吃返销粮。】

55、李老师8456 :【这位会计说的是事实。我在辽宁农村也当过12年农民。我所在的生产队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全队360余口人,土地457亩,平均亩产1300斤(1974年),日值(10分)稳定在1元2角至1元4角之间,口粮自报公议分配。当时的人气很旺的。】

56、爱讲:【生产队的时候村集体搞好的,年中分红分得很的,粮食是白吃的不用拿钱,只要工分多,年中是不少分钱的,工分少的少分钱,在少的往集体拿钱,没有养赖汉之说,因打的粮食分给你己吃了,最后工分和成钱,工分多不但不拿钱反到挣了钱,分配方法相当和理,只要天天出工就天天挣钱,不去劳动就没工分,就没有钱。】

57、 大禹大水:【当时我还小,确实各村(生产队)是不一样的,我们村一个劳动力一天收入只几毛钱,但我们一个大队的另一个村收入一块多,还有另一个大队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收入每天合三块钱,即年底分到手现金千把块,那可是净收入,因为吃的粮食,蔬菜都是分的,房子也是队里盖的。当时,各村是有差别的。】

58、江苏海阔天空:【作为一个67年就参加农业生产队劳动的农民,我非常认可你的说法,。我们当时苏南地区68年以后就稍好些了,基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农民吃的问题不大了。但因为是又种棉花,又种水稻还要三熟制,种双季稻,劳动强度大的惊人,如最强劳动力(收成好的年景)他的工分在2800/3000之间,可以达到年均250元~280元之间(但去掉分配的粮草杂物等)可能一家四口有个百拾来元的分红。如果家庭人口多,壮劳力少可能要倒欠生产队几十元。当时作为新疆,内蒙(有的山东地区)等地在70年初期,肯定要比苏南地区纯收入会高一些,这个是真的。】

59、谨恒19492009:【你说的对!我是1975年在北京大兴县插队,我们村10分劳力就是一元多。集体经营好也得干,不是吃大锅饭。我们村的书记是部队复员的,他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干出来的!我们知青不是满分10分,但只要出满勤,年底都能分近200元。】

60、李中海27:【你说的属实。当年我所在的生产队,76一83年日值十分工开过3.5元左右,每个劳动力挣工分36oo一4OOO分,收入在一千四百元上下,那时教师、公社干部工资四十多至六十多元收入还不如农民只是不做体力劳动。当时也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只差不能机收。那时农村发展也很不均衡,差的地方日值几毛钱的也有。但从农村整体看,农民、干部、吃商品粮的差距不大贫富不悬殊。】

61、高山杜鹃:【我是温州乡下农村人,58年生人,上初中以后,放农忙假时,在生产队干过活,像插秧割稻子之类。真真正正当过生产队的小社员。我也告诉大家当年生产队的收入情况。我们生产队叫平阳县塘川公社幸福大队第三生产队。全队少有170左右的人口,水田73亩,还有山园7万头,折合30亩(以种地瓜的藤头计数)左右。生产队没有任何其他产业。家庭收入等于生产队的收入、加上自留地的收入、加上自家住房前屋后的杂地种些瓜果收入、加上养猪鸡鸭鹅的收入,再加上出去打零工的收入,构成总收入。我家九口人,两个劳动力(爸和哥),我们姐妹除农忙外很少参加生产队劳动。现在我可以给大家估算量化的数字了。1.全年从生产队得到的货币收入不到100元。人均分到实物折合为成品粮(粮食及副产品)不计副产品500斤左右,丰年可以全年吃饱肚子,歉收年吃不够一年。2.家庭副业部分够支配粗食淡饭的需要(大约月均消费半斤肉、三只鸡蛋、十斤左右的蔬菜)以上是吃的方面。住的:二间楼一间,单层的一间,总面积五十平方米左右,人均六平米。穿的:一年不可能从里到外换代一次。消楚的记得我上初中时,过年了妈妈设钱给我买新一件新外衣,妈妈说兄弟姐妹都没买,我也没有,我吵着要,被妈妈狠狠地揍了一顿。文化教育:兄弟姐妹7个,我是唯一上了高中还上大学的。他们几个在学校的总时间不够五年。这就是那个革命年代的生活帐。】

62、耆缘:【会计同志所说不假,七几年我也当过生产队会计。我们村六个生产队,第六队曾经连续几年年底分红都是日值一元多。一九六三年第一生产队年底分红日值1.20元,其中一家三口都是壮劳力,年底分红就分了一千多元,两个儿子于第二年第四年都分别结婚成了家。】

63、路人丙旁边一丁:【大集体时,计工的方法一般是:一个劳力上一天(上下午两个半天)记一个工。一个工一般记10分,有的妇女,体弱的,或小孩一般一个工记8分,或6分,干活好又快的比如劳动模范可记12分。到年底了,生产队结算的总收入除以全年所有劳动力总分,就是一个工分的钱,不同时期,不同生产队,各地不一样的,少的有的几分钱,有的几毛,最好的队可达一块几,然后按照你一年的出工搛的工分折算的钱数分红。】

64、龙云思乡:【一定实事求是!有据有理,才有力量!以我老家为例,承包前集体经济有牲畜马车汽车拖拉机,海带厂,工分多少我没数,但条件不差,承包后啥都分了拆卸卖废品啦,我们村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穷村!大多迁出村了!周边凡是多少保留集体经济的村子,不敢说都富裕,起码整体多数不穷!】

65、做回自己181139005:【在我们生产队的时候,七十年代的时候,每年的收入都高于城市工人的收入的,不过很幸苦,这是事实,我们生产队是人少地多,而且搞了很副业,收入也高,一般的人,年收入达五六百元,强劳动力的人都在七百多元一年,特殊的能上千。】

66、七狼9618:【我是辽宁省辽阳市农村的,虽然没有参加过生产队劳动,但我记得我哥哥争天得工分是12分,每一个工分是0.08元,每天就是9毛6分钱,每个月也接近30元左右,和城市里工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吃菜不花钱,粮食是生产队按人口发放。没愁事。】

67、草民善其身:【东北可能高些,我相信作者,我们那里(湖北),年景好时一个劳动日也有一块多点,但都没超过一块五,低的五六角,年底大都数农户分几十,一百多块钱,最多的几有五六百块的,当然小孩老人多的就没有了,而且还超支,当然粮油照分给你】

68、曲荣师:【你说的对,我家七三年也分了五百多元。买了一台飞轮牌缝纫机,七四年还盖了四间新房子,母亲住院一个多月这钱都没花了,还有日常开销,那时候的钱真是抗花,至今我仍怀念那个年代,家家无压力。】

69、福福写生活:【七十年代末已有很多生产队发展的很好,这是事实,象我们生产队每曰份值也达到一元多以上,大家也都不太愿分单干,到八一年才分单干。】

70、心平气和285555369 :【客观的说,到了七十年代,中国广大农村粮食产量逐步提高,农村经济越来越好,吃饱穿暖已没有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沿着集体化道路走下去,农民会共同富裕,农村会越来越美丽!】

71、士兵学生:【我是1968年下乡的知青。你说的是实话,我可以为你作证!我们那里是东北山区,一个壮劳力一天可以挣14个工分,年终结算10个工分8角6分。一天可以挣将近1块2。当然有的地方确实穷,10个工分仅值2、3角钱。】

72、长青2020:【客观务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您点赞!…[给力][作揖]1978年,农垦牡局云山农场十九連年终奖金(工资除外)人均1000元,创北大荒农垦先例】

73、zjan 0339【支持,我家所在浙江临安的一个小山村,曾是整个县分红最高的几个村,分红达到2元多。】

74、喆俊:【集体道路大伙齐心一定能走好,越走越宽广,是广大人民之路,只有少数投机分子反对的。】

75、堪舆大道:【定位浙西山区,七十年代开始一般正劳力每天10分工(女的8分工),年底分红基本上每10分工分1元以上,极少数年份低于1元/天。物质条件是差点,但现在的富裕也没必要抹杀甚至挖苦白手成家时的艰苦,吃饱喝足不代表现在的人本事能耐特别大,时代在不断积累和变革中向前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76、红日照东方:【可惜了,当时大队有大型拖拉机,有运输队,有林场,有果园,有菜园。有鱼池。有几个加工厂,有宣传队。有小学,有敬老院。一个政策都给分的分了,卖的卖了,个人占的占了,可惜了。那时村风好。要是发展到现在。肯定不比现在差。】

77、长白老慢:【各地情况不一样,据说有的村一个工几角钱,有的村几分钱,像你们村一个工达两块多钱,这种情况在当时来说,不是很多,但确实存在,你所讲的我绝对相信。因为我们生产队曾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初,一个工都在九角钱左右,最多时达一块五角钱。尽管如此,因各家孩子多,劳动力少,仍然生活困难。那时四五个孩子的家庭占多数,一家七口,只有一个主要劳动力。一个生产队,如果日工达一块钱左右,必须搞付业,我们生产队抽出二十多个劳力长年在外搞付业。另外,生产队有烧砖、烧白灰、派牛车和马车长年拉活。在春天种上地之后,再派出二十多人去县、镇给他们盖房子,搞付业。一个生产队如要搞的好一点,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不贪腐,能够团结合作的领导班子,我们生产队,从队长、会计、保管员、包括在我们队的大队书记、民兵连长、治保主任等,没有一个搞特殊化的,都能够自觉要求自己。】

78、千年之回首:【七十年代中后期的确有,我知道的一个生产大队,湖北省黄冈地区黄冈县三台河公社战胜大队十个生产队一个劳动日都有1.5元左右,第一队最高时1.98元。周边的生产大队都与此接近。】

79、蓝顶鹤:【农业上的事只有良知的农村人来写,必然会写出真实的故事。上面说的与我当时劳动的那个生产队有很多,良心者的发文,点赞!】

80、东方1965 :【我辽西北贫困县,当时生产队日值一元左右,八九毛有过,一元一二也有过,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 扩大再生产,当时生产队有一群牛,一群羊,猪,还有四个大马车,一个手扶拖拉机,几个柴油机,有个粮米加工厂。】

81、勤劳的老农民辛苦更快:【我认为你说的很实在,我是辽宁的我是六八年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当时我们生产队每10分工也称一个工分值是1元3角,最高分过每十分工三元。】

82、紫府74522705 :【如果当年农村,坚持一个劳动力一天能挣上一元钱的地方就不准分,仍然走集体化道路,可以肯定的讲,不知道比今天分田单干要富上多少倍!】

归纳总结

一、98%的赞同。主要包括当时的人民公社社员、上山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当时有在农村生活经历的人。

二、反对的人占2%。主要包括没有那段经历的年轻人、当时集体经济发展不好的公社生产队人员。

三、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队,已经完全纠正克服了:共产风、大锅饭、浮夸风、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缺点和错误。

四、建立了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劳动工分分配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制度。

五、证明了人民公社,办社水平和质量,符合正态分布的科学规律的“钟型形状”发布。也就是说,办得差的公社生产队,占10%-20%;办得一般正常水平的公社生产队,占60%-80 % ;办得好的人民公社生产队,占10%-20%。

六、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如果当时对人民公社生产队,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

1、对于办得差的10%-20%的公社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分田分地的“小岗村模式”。

2、对于办得一般正常的60%-80%的公社生产队,允许他们有选择的可能:或者选择实行包产到、户分田分地的“小岗村模式”。或者选择集体经济的“南街村华西村周家庄乡模式”。

3、对于办得好的10%-20%的公社生产队,必须坚持集体经济道路,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和标兵,为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起到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