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福建是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人民网福建频道记者参加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由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再走长征路,以此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
即日起,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记者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讲好革命故事,以期传承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宁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余杉芳摄
“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80多年前,这首扩红歌谣传唱在福建宁化大地上。
透过婉转悠扬的歌声,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当年宁化妇女毅然割掉头上髻子参加红军的坚定作风和意志。
“当时全县13万多人,参加红军的就有一万三千七百多人,全县10个人当中就有1个上了前线。”宁化革命纪念馆原馆长陈端介绍,除了青壮年,宁化的妇女也是铁了心要参加红军,《割掉髻子当红军》就是最好的写照。
1931年9月,红十二军来到宁化西南区,领导广大妇女进行革命斗争。1932年6月,宁化苏维埃政府召开全县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妇女组织。宁化翻身妇女在革命的洗礼下,剪掉髻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成为“红色娘子军”,为苏区的巩固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苏惠珠就是其中的一位女英雄。苏惠珠原本不姓苏,6岁时她被卖到宁化一家巫姓的地主家做婢女,取名巫珠女。宁化建立苏维埃政府后,她参加了城关妇女夜校识字班,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南郊区委妇女部长后,她还完成了妇女赤卫连的组建任务。
宁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收藏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1933年,她与爱人到区苏维埃政府登记结婚,工作人员的一个问题难倒了她:“登记结婚需要个人信息,你姓啥?”
“我是孤儿,从小没了父母,我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惠珠回答。
“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工作人员打趣的说,“你是不是高兴得忘了?”
“这有什么奇怪,惠珠她从小被卖到地主家,取名巫珠女。她肯定不愿意跟地主姓,自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旁边的一位大姐说。
惠珠想了想,“是红军把我救出火坑,党和苏维埃政府就好比父母,从来孩子跟着父母姓,我就姓苏吧。”
从此,巫珠女改名苏惠珠。
记者在宁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采访。 余杉芳摄
1933年扩红运动中,苏惠珠超额完成任务,并组织妇女欢送队把新兵送到汀东县(今长汀县)。1934年苏维埃政府开展借谷运动,她动员商号老板女儿说服父亲借谷,商号带头借谷4500斤。她组织妇女突击队把粮食运到江西前线。
1934年,主力红军北上后,党组织将苏惠珠安排在山里人家隐蔽,后不幸被捕,在漳州壮烈牺牲,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