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烈 邬励声

邬励声,1919年出生于上海南汇,自幼父母双亡。
10岁的邬励声就进一家烟厂当童工。
后来在一个大户人家当小佣人,认识了进步青年孙祥华。他给邬励声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渐渐地邬励声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她学文化、写标语、送密信、上街游行。在浙东根据地,慈镇县党组织分配邬励声做民运工作,发动群众,组织农会、自卫队和减租减息、征粮运粮等。
白天,同志们住在九龙山桃花岭上的“公馆”里。说是“公馆”,其实是一些被荆棘丛密封的“石洞”,战士们铺上枯草,谑称为“公馆”。
夜间,邬励声和同伴们就下山到河头、西顾两乡十八个保(村)去进行工作。经常深入到田贩、牛棚,挨家挨户,访贫问苦。扫地、挑水、做针线更是不用说了。每到农忙季节,邬励声白天也冒险下山,化装成农村姑娘,帮助贫困农户插秧、割稻、抬谷箩……。群众都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年长的都爱叫她“上海囡”,同龄人则亲切地叫她“小姐姐”——因为她性格文静、怕羞,又有一张稚气的脸。遇到敌情,邬励声就钻进贫农老大妈的被窝,絮絮叨叨地谈上一夜家常。十字路村六七十户人家,就有40几户成过她的“家”。
晚上,她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活动。她把带来的《忆莫斯科》一书,作为教材,把民兵、青年组织起来上夜校,讲述苏联的十月革命情况,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救亡道理。有时还教唱革命歌曲。就这样,邬励声在群众中的根愈扎愈深。有好几次,敌、伪、顽互相勾结,联合“围剿”,形势险恶,邬励声躲在“公馆”里,好几天出不来,十字路村群众就冒险上山送饭,他们把饭罐埋在牛粪筐里,佯作挑粪上山施肥,把饭送到“公馆”。邬励声在革命道路上也日益成长起来。她从一个娇弱的城市姑娘,很快成为一名英勇善战,能独当一面的女战士了。六、七月间,入伍不到半年的邬励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10月下旬,邬励声和赵国英在河头乡开展工作时,不幸被伪军姚华康部逮捕。邬励声被捕后,姚华康亲自对她进行审讯。在这个残忍的魔王手中,这个上海小姑娘受尽了各种令人发指的毒刑:灌辣椒水,坐老虎凳,老鹰飞(反捆双手大拇指悬空吊起来),钉五指,踏火炭……。当她从昏迷醒来后,敌人把两条毒蛇放到她遍体鳞伤的身体上。邬励声被折磨了4天4夜,仍然坚贞不屈。
凶残的姚华康面对坚贞不屈的年轻女共产党员邬励声气急败坏,他带人把邬励声拖到大岭岗墩。姚华康举起白朗宁手枪,面对着顽强站立的邬励声连发三枪,每颗子弹都穿透了邬励声的胸膛。邬励声倒下后,敌人又把她的双脚捆在两棵扳弯的毛竹上,残忍地将她分尸。